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

  • 我要分享: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侨界关注)

岭南传统技艺名扬海外

  2019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富力歌剧院演出二十四节令鼓。陈再藩供图

  岭南武术、醒狮、鼓乐,是雄浑澎湃的传统技艺,也是联结华侨华人的文化纽带。

  日前,大型五邑非遗和民俗音画《侨都记忆》在广东省江门市演艺中心演出,原创群舞《醒狮耀岭南》结合狮艺的身形和武术的步法,展现岭南地域神采。五岭以南,是谓岭南。数十年来,具有岭南代表性的传统技艺正在通过侨胞力量实现创新传承。

  传统文化海外开花

  24面广东狮鼓呈一字排开,48支鼓槌敲击下鼓声雷动。

  日前,在福建省高校国际及港澳台侨学生才艺展演决赛中,华侨大学的学生鼓队带来鼓乐表演《二十四节令鼓——衡》,令人眼前一亮。

  “过去南方舞狮的擂鼓表演中只使用一面单鼓。而二十四节令鼓使用24面狮鼓,鼓外侧还有用书法写就的二十四节气,更加令人震撼。”二十四节令鼓的创立者之一、马来西亚潮籍华裔陈再藩介绍道。

  结合了二十四节气元素的广东狮鼓,展现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无限可能。二十四节令鼓已走出马来西亚华社,在全球有超过4万名鼓手,中国国内有5所高校成立二十四节令鼓队。

  “每次,我们举办的马来西亚二十四节令鼓精英赛上,300位鼓手在竞演结束后都会齐齐呐喊‘天下鼓手是一家!’”陈再藩说。

  鼓乐之外,岭南醒狮和武术也是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脚尖要压到下巴,腿要踢到额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武术训练场上,教练尹雷正在手把手纠正学生的动作。

  尹雷自幼习武,后跟随父亲练习蔡李佛拳。该拳术创立至今已逾170年,传播范围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学子数以万计。

  在位于几百公里外的新加坡南仙龙狮体育会会馆内,董晋铭正在向学生们介绍鹤山狮,“鹤山狮讲究‘一个动作舞出两个影子,画出八个情态’。”

  早在1990年,董晋铭便开设了自己的武馆——新加坡南仙龙狮体育会。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带出的舞狮学生在世界各地斩获众多奖项。

  民俗节庆牵动侨心

  上世纪的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保留有完整的华人社会风情和华文教育系统。当地华人大多从事种植业。春夏秋冬,民俗节庆,启发了陈再藩。他把二十四节气与狮鼓融合,创立出一种全新的表演形式。

  “南洋的华人大都是从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岛下来的,马来西亚人比较熟悉广东狮鼓。”陈再藩决定,所有二十四节令鼓都由广东运来。

  “广州、佛山这一带的水牛皮鼓面比较便宜,狮鼓具有草根性。我们用这些乐器,更加接地气。”陈再藩说。

  岭南技艺名扬海外,不失民俗本真。

  作为出生于新加坡的华裔,董晋铭15岁时便和鹤山狮结下了不解之缘。据鹤山市龙狮运动协会会长李耀成介绍,鹤山狮与佛山狮并称为南狮的两大代表派系,传入新加坡后,在“狮城”发扬光大。

  董晋铭的家族多年经商,舞狮教练是这位华商的“副业”。“当教练的时候,我一般是下班后,晚上8点到11点带学生。”董晋铭说。

  对于这项副业,董晋铭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小到一张鼓皮、一面锣,我都会到广东亲自挑选”。

  尹雷的父亲是上世纪80年代在武坛中有“南拳王”之称的尹水生。生于武术世家的尹雷,自6岁起便开始习武。“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父亲骑单车带我和哥哥去体校,练到7点多再去上课,下午4点多再去,一直训练到7点。每周都要练满6天。”

  尹雷学拳,一练就是21年。

  2004年,尹雷前往德国,成为波恩蔡李佛拳馆的一名教练。当时,拳馆100多名学生,大多为波恩当地人。

  尹雷记得,波恩武馆里有一名60多岁的当地老太太,她和丈夫以及妹妹一家都在武馆习武。他们全家总会热情地称呼尹雷为“Master”。“‘习武先习德’。我教武术的过程,也是传递尊师重道精神的过程。”尹雷介绍道。

  当时,欧洲的武馆中国教练人手紧缺,尹雷过上了“连轴转”的教学旅程,“我曾经一周在3个国家授课:周一到周五在德国,周六在荷兰,周日在比利时。”

  2008年,受马来西亚政府邀请,尹雷带领岭南武术走进马来西亚彭亨州。“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学生,也没有训练场。”尹雷回忆道。

  扎根5年后,学生已有80余人。现在,岭南武术已然在彭亨州生根发芽。“现在的教练就是我曾经的学生。”尹雷的声音中难掩自豪。

  传承创新无限机遇

  未来,岭南文化该如何实现创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