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河水在流动,观察者的姿态也在流动,诗歌的语言也在流动,著名诗人谷禾在自己的的最新诗集《北运河书》中,以一种漫游式的思考,从周庄到北运河,记录了人们在时代中共同的血脉。
《北运河书》是著名诗人谷禾的最新诗集,收入了他移居北京通州北运河畔十三年以来所创作的一系列诗作。在书中,北运河有时作为现实的河流在诗中显现,沿岸的风物、景色尽收于作者笔下,通过纤毫毕现的雕刻,仿佛都生出了诗的灵性;有时又作为征象而显现,精神性的存在和日夜流淌,也带上了诗人独特的气质,并和北运河的历史构建起了微妙呼应。诗人和北运河,融为一体,血脉相连,共同见证着时代和大地。
一场关于《北运河书》的对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著名诗人、评论家臧棣、敬文东、季亚娅、张光昕,本书作者谷禾与各界读者分享了《北运河书》的阅读感受。
臧棣表示自己读到《北运河书》写周庄的第四部分时很吃惊,因为谷禾整个的抒情方式偏向于写实。臧棣感叹,到了谷禾这代诗人,写实的手法就不止体现在题材上了,而是把生活的感悟写得很厚实。“很多诗人写乡土生活的时候,容易陷入一种哀叹。谷禾在写实的分寸上把握的非常好,他不光写生存的艰难,还写出了精神上的东西,对苦难的一个承担。”
敬文东认为谷禾很好的一个优点就是随遇而安,热爱当下的生活空间。谷禾写老家周庄,写大运河都写到一些不美好的东西,但是他以非常美好的心境面对,这需要强大的心智才能完成。敬文东还讲到他们那个年代的诗人喜欢对技术苦苦追逐磨炼,而谷禾反而不太看重技术。“谷禾应该走这样的路子,他以现代主义者的心情完成的是古典主义做的事情。”
作为谷禾的同事,季亚娅认为谷禾是一个与诗歌融为一体的人。“他在地铁上看到一个苹果,就掏出手机写一首诗。”其中有一首叫《在运河边》,令季亚娅印象深刻,此诗第一句话是:一个人沿北运河书散步。“河水在流动,观察者的姿态也在流动,诗歌的语言也在流动,会带来这样有意思的诗歌,带来一个写作的节奏。”季亚娅认为这种漫游的状态更适合进入思考和写作。
张光昕在读《北运河书》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种编排的方式,前面的三章一直在写以通州、以运河为背景的诗,很有感情,这里谷禾的身份仍然是游荡的诗人。来到北京之后,谷禾试图重新去建立一种框架和感知的方式。而他写故乡的那组诗就很不一样。“谷禾在写周庄时暗暗写了一条共同流淌的象征意义上的血脉。而且我们中国的传统社会刚好是靠血缘维系并建立文化意义的。”
“通州也好,运河也好,它代表的就是我的现在。我有时候突然想,周庄过若干年,村庄成为空村,房子成为空房,慢慢这个村庄会消失。”谷禾如是说。而在他看来,大运河不完全是哺育我们民族的母亲河,而是一条有“功能”的河,所以它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它在历史上是发生过作用的。“运河通过我们这些诗人、小说家的文字,永远流传了下来。所以,我作为一个新通州人,作为一个从周庄走出来的村庄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写下我生活中的运河、我记忆中的村庄、我眼下的村庄。”
谷禾,本名周连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写诗并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飘雪的阳光》《大海不这么想》《鲜花宁静》和《坐一辆拖拉机去耶路撒冷》和小说集《爱到尽头》等多种,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韩语、葡萄牙语等。(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