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 我要分享:

  羊城晚报讯 记者柳卓楠、黄宙辉,实习生黄焯楹,通讯员周倩欣报道:在2019广州国际纪录片上,“中国故事国际化传播”成为中外纪录片大咖共同探讨的主题。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11日,大咖们纷纷建言献策,推动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舞台。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

  “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

  《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的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

  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下都有相关性。

  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也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编辑: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