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袁秀月) 12月1日,新经典文化邀请知名作家李长声、刘柠做客《巨浪下的小学》新书分享会。
新经典文化供图
在外界看来,日本人向来有序、克制、精准。在面对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时,这些品质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但在8年前日本东北地区的一所小学里,这秩序井然的表象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2011年3月11日,人类史上第四强震袭击日本,引发巨大海啸和福岛核泄漏。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有老师的看护下不幸遇难,其中74个来自大川小学。
客居日本20多年的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花费6年时间跟踪调查,写成《巨浪下的小学》一书,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
3.11日本地震发生时,作为《泰晤士报》亚洲主编兼东京分社社长,理查德·劳埃德·帕里第一时间奔赴灾区,他以记者特有的冷静态度报道海啸后的日本。然而,大川小学的悲剧让他切身体会到灾难的残酷,开始探寻悲剧背后的真相。
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他不断往返于东京与灾区,通过采访幸存的孩子、翻看市政当局编制的事件日志,同家长一起逐渐逼近事情的真相。
2011年3月11日下午2:46,就在孩子收拾书包准备回家时,地震发生了,全体师生如平日里演习的那样迅速到操场避难。这时老师已经接收到海啸预警,但荒谬的是,老师并没有带着孩子逃往学校后山,而是领着他们走向河岸,迎着海啸即将袭来的方向走去。
整件事的荒谬之处在于,比起常识,老师更愿意听从应急手册上官方指定的海啸避难地点——空地或公园。只是由于校长工作的疏漏,手册上的海啸防灾流程原封不动地套用了通用模板,完全不适用于大川小学。
在真相大白之后,面对家长的追问和指责,教育委员会的官员和大川小学的校长以最正式的语言表达哀悼,或是集体起立,向家长深深鞠躬道歉。但没人愿意承认这场“事故”缘于失职,更没人愿意为此承担责任,从而损害自己所在组织的声誉。
《巨浪下的小学》
3·11大地震发生时,李长声也在日本,在他看来,日本人很认真,很守纪律,但守纪律的另一个面就是教条主义,不敢轻易下判断。
刘柠也表示同意,并指出这种教条主义其实来自一种无法承担责任的心理。当时,上山避难也有余震、山体滑坡的风险,老师无法承担责任,于是决定按手册上那么做。
他强调,这一现象在日本相当常见,正如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的剖析: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近代主体意识”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由此在日本社会形成“无责任体系”。其造成的结果便是“从上到下的压抑”,这也是大川小学家长在追责学校和教育委员会过程中总是碰壁的原因。
针对书中写到提起诉讼的家长面对的社会压力,李长声认为,这种现象背后体现的“读空气”传统在日本可谓根深蒂固,但如今的年轻人正在试图摆脱“必须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