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我真的很厉害(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蔡志忠:我真的很厉害(2)

2020-01-15 11:50作者:采集侠

  蔡志忠认为自己的作品能在全球范围内畅销,恰恰是因为自己抓住了中国故事中的普世性,而这也是身为中国人的蔡志忠的一个宿命,“1990年5月1日,我带女儿移民温哥华。我们家有玻璃屋,我对着玻璃屋看着星空,觉得我好丢脸,竟然抛弃养育我长大的母亲——家乡这块土地。于是,我决定回来,留我太太和女儿两个人,我跟我老婆说,你们留在这里,我一定要回去。我如果死在温哥华,我会哭。所以就回来了。”

  一年工作365天

  每天工作16至18个小时

  出生在台湾彰化的蔡志忠,小时候很瘦弱,个子也不高,妈妈曾一度以为他将来长大只能靠捡牛粪为生,但在4岁半时,爸爸送他一块小黑板,蔡志忠从此便迷上了画画,“妈妈看我整天画公仔,就说你画公仔能生活吗,我说‘一定能’,就这样,那时就喜欢上了画画,初二就离开家乡去台北发展,我们那时有一批像我一样‘来不及长大’的孩子。”

  蔡志忠所列举的“来不及长大”的孩子里,三毛初二退学后来开始全世界游历写作,李敖上高三就休学,古龙大一就开始写作,“那时是幸福的时代,每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在如今的科技潮流中,蔡志忠过着不用手机、手表,甚至足不出户的隐居生活,“我曾经42天没打开门,在屋子里面完成一件工作,曾经58个钟头坐在椅子上,为了完成一个电视片头;去年一整年,只踏出家门5次。”

  现在,蔡志忠说自己仍然一年工作365天,每天凌晨一时左右起床,先思考半个到一个小时,然后开始工作,每天大约工作16至18个小时。可能会有人说他认真,但他回答:“认真才怪!我一生从没工作过,而是着迷于完成事物的极致享受。”

  蔡志忠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理论,时间越大段,越有价值,花越长时间去做,成就越大,“别人7天一个周期,我是365天一个周期,大段的时间就像是‘一’,打断了就是切断,打断越多越没有价值,到最后‘碎尸万段’,变成了零,这就是我们需要警惕的碎片化时代。”所以,蔡志忠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一以贯之”的专注,他平时画画没有超过十张是不会站起来的,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够画45张画,决不懈怠。

  看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

  蔡志忠颇懂坐姿——坐椅子只坐5厘米,姿势很正,所以手不会酸,脚不会酸,肩膀不会酸痛。我唯一会动的只是手指头。你置心一处,置身一处,所有的全部都听不到。

  而对于人们惧怕的“孤独”,蔡志忠却奉为宝物,“一个人应该享受孤独,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一个人要是怕和别人不一样,偏偏要凑热闹,那还怎么可能出类拔萃?”

  蔡志忠平时会大量阅读,他说自己已经看了3万本书,“这几年飞去温哥华的时间,大约25趟,50班飞机,每班12个钟头。坐飞机的这12个钟头好像什么都不能做是吗?才怪。12小时是一个很整的时空了,在这期间,我读了600本书,写了12本书。一个人也许不可以改变空间,但可以改变自己。”

  在蔡志忠看来,这个世界上,看书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要先养成阅读习惯,哪怕是看《PLAYBOY》都行,不是说开卷有益吗,之后你可能就会觉得看这些书没什么养分,转而去看别的有意思的书了。不要把看书看成一场智慧的考试,要把看书当成乐趣,人生需要很多享受,相比之下,电影和音乐类型都很少,但是阅读则不然,几千年的文明,我们的古人留下的书,远比电影和音乐丰富多彩。”

  蔡志忠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辈子一定要读一遍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古代圣贤说的话、留下的文字并没有多少。老子终其一生写了五千余字的《道德经》,庄子一生写了八万七千个字的《南华真经》,我们通过这些文字就可以得到他们一生的经验,这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决定做一件事,就要好好地做进去

  今年已经72岁的蔡志忠看上去仙风道骨,但却不是传统的白眉老者,他留着一头红色的长发,对于这个世界仍然有一份热忱而率真的态度。

  接受采访前,蔡志忠先跟笔者玩游戏,笔者随便说一个年月日,他几秒钟就能算出这个日子是星期几,因为他创造了一套自己的公式;玩纸牌猜大小,他翻牌前就知道自己和对手的牌是什么,开玩笑问他是不是有特异功能,蔡志忠笑言:“那是骗人的,万物皆有规律,谁都能成功,只要懂得朝向内在去寻找。”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