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2019-07-06 16:21作者:采集侠

  世界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5000多年,中华文明经历沧桑,始终一脉相承;5000多年,中华民族风雨兼程,依旧生生不息。

  当地时间7月6日10时,在阿塞拜疆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我国申报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迎来了“高光”时刻。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良渚古城遗址

  八十余年考古研究 中华早期文明一幕幕地展现在了世界面前

  拍照、测量、记录……一边是现在考古人考古发掘的场景,伐木、搬运、修城……一边是古代先民的劳作情景。

  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展的场景复原把我们拉回了80多年前。1936年初冬,杭州良渚,施昕更的考古发掘,首次掀开了良渚遗址的一角。

  渚,意即水中小块陆地。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郊西北部,水网分割着田野,其间矗立着座座土丘。世居此地的百姓将它们以“山”命名,似乎口气略大。而在考古学家的眼里,这些土丘确实称得上中国史前文化的奇峰。

  “从宫城到王城,从外郭城再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从偶然的发现到国内外学者的聚焦,它一次次刷新了对良渚、对中华文明的认知。” 一心扑在良渚考古上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回顾道。

  ——1956年,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夏鼐命名了“良渚文化”。

  ——20世纪80至90年代,一批高等级墓地和人工堆筑的大型宫殿基址被发现,极大地提升了良渚文化的地位。

  ——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

  ——2015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被发现。这一中国最早水利工程,证实良渚古城具有完整都城结构,是同时期世界上功能系统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之一。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良渚古城城址

  在苏秉琦眼中,“良渚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是个熠熠发光的社会实体”;在张忠培眼中,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华第一城”;在严文明眼中,“良渚古城,文明圣地”、“华夏文明五千年,伟哉良渚!”;在科林 伦福儒眼中,“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历经80多年,中国考古学以它惯常的实物证据的发现和研究,将中华早期文明一幕幕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提供了伟大见证。

  博物馆里,一件重约6.5公斤、外方内圆、刻有神人兽面“神徽”的玉琮引人注目,称为“玉琮王”。

  “玉琮王”1986年出土于良渚古城内城西北部的反山墓地中等级最高的12号墓。“值得注意的是反山12号墓还出土了象征王权的‘玉钺王’,2件最高等级玉器出于同一个墓穴,说明一个人同时掌握这两大权利。”刘斌说。

  反山遗址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反山墓地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玉琮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玉琮上神人兽面纹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玉钺

  反山墓地出土了包括玉器、石器、陶器、象牙、镶玉漆器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其中玉器占90%以上,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制作之精良,是迄今所见等级最高的良渚文化墓地,被称为“反山王陵”。

  “而在长江下游地区,从良渚文化的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玉器、象牙器、漆器甚至陶器上,我们都看到了相同的‘神徽’,这就意味着先民有高度一致的信仰崇拜。”刘斌解释道。

  夕阳洒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莫角山宫殿区上。沙土广场、房屋地基、石头台基等遗存仿佛被唤醒。

  “在莫角山东坡发现了1.3万公斤的炭化稻谷堆积,见证了良渚古国的农业支撑。城内只有贵族和手工业者,这就意味着良渚古国有权向周边征集充足的物资。”顺着刘斌指示的莫角山东坡望去,当时城内熙攘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写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之际

碳化稻谷

  细雨中,老虎岭水坝诉说着古老水利系统的故事。

  谷口高坝在古城西北方向,是由1条长堤和11条短坝组成了规模巨大的水利系统。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