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斗牛、写作 20年代的海明威活跃得像个自媒体大号(4)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拳击、斗牛、写作 20年代的海明威活跃得像个自媒体大号(4)

2019-08-24 12:29作者:采集侠

  尽管身在祖国,他们感觉无处而去。他们与父母推崇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与昂格鲁-撒克逊悠久文学传统也失掉了同步呼吸。一战中服役于法军运输队的马尔科姆·考利感慨,“战争让我们在精神失了根。童年之乡已不存在,但又不属于任何其他地方。”

  斯泰因用一句名言为这些青年一锤定音:“所有大战中服过役的年轻人,你们是迷惘的一代。”这句话被敏锐的海明威借用到《太阳照常升起》里。于是此书描绘的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一系列主题——饮酒作乐、宿醉、偷情、背叛,在囊括时代的总体性叙述中,在实验文学的面目之下,突然升华出新的意义。

  美国的大学生们欣然地接受了“迷惘的一代”的标签,《了不起的盖茨比》曾经为时代定下的纸醉金迷的爵士基调,最终被后来居上的海明威改写。巴黎的旅馆挤满了因《太阳照常升起》而来的人。战后一代的形象,也由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派对动物,转变成海明威笔下退役老兵。

  回想1917年,当过救护车或军用卡车司机的作家可以开出一长串,除了最有名的海明威和多斯·帕索斯,还有后来写丧尸小说的威廉·西布鲁克,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E.E。卡明斯……正如考利所言,是救护车队和法军运输队为一代作家提供了大学补习课程。如今再看这些名单,海明威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这离不开他有意识地用个体写作实践并回应文学观念的更新、将个体经历嵌入时代情绪的做法,以及必须承认的极其成功的自我营销。

  《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第31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