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3)

2019-08-22 17:06作者:采集侠

  对此现象,在雪漠看来,其根源在于文化不对等。他说:“在这个时代,我们关注它们的每一个作家,每一个明星,每一个绯闻,但它们不在乎你的。我有一个比喻,它自己好像一头大象一样,其他的文化就好像大象耳边的蚊子,你可以嗡嗡地叫,但你影响不了这个大象。这是什么造成的?文化。什么文化?它们的基督教文化和天主教文化已经构成了巨大的铁板一块的一种认同。其他文化想进入的时候,天性中是被排斥的。如果你想传播文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高洁看来,出版“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虽然进入西方市场有困难,但要保持谨慎乐观的心态,“走出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单个项目的成功并不是整个事业的成功,依然会遇到选题失败、营销失败的情况。尽管如此,对于出版“走出去”,高洁依然充满信心,“未来三年,我们计划输出至少近百个中文原创类型文学项目,除英文版外,涉及各类小语种版本,包括主要欧洲国家语言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我们的目标是,在国际知名幻想、类型文学奖获提名甚至获奖,被海外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深入报道,走进主流读者群体,讲述中国故事,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目前,在全球化语境下,姚建彬教授认为,中外文化交融的确存在明显的文化赤字的问题。即使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了解还是不够的。姚教授说,当然,我们提出要增进东西方的了解,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包括文学在内的书籍来沟通。因为像雪漠老师这样的作家,有他独特的审美价值、独特的文化意义,还有他独特的理念来传承这种东西,应该是最能打动亿万读者的。

  尽管如此,姚建彬教授对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仍然充满了信心。他说,我们应该大胆地、果断地调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海外布局,不只是盯着西方或欧洲,还应该把目光投到更广阔的版图。因为大家只要面对地球仪,或者打开世界地图的时候,你就会看到,除了欧洲那些国家之外,世界上还有更大的国家在等着我们,那些地方也是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大有可为的地方。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能走多远?

  怎么将我们的好作品传播到海外,尽大限度地让读者接受?在刘江凯副教授看来,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应具有体系性的操作,从作家的创作环节到翻译环节,再到出版发行环节,都应在各个环节发力,但是最重要的力量一定是创作本身。他说,作家需要有耐心,把作品创作好,就像雪漠老师讲的,你不需要讨好你的读者,时间自然而然地会淘汰,会筛选出好作品。我们要相信读者的力量。

  姚建彬教授以自身为例,列举了几种传播方式,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时,姚教授认为,决定中国海外文学能走多远,版图能有多大的关键在于:中国当代文学能不能贡献出优秀的作品?中国当代作家能不能像雪漠老师这样经过凤凰涅槃似的坚守自己的写作?如果不能的话,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因为有了雪漠这样的作家,让他看到了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有了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天地的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对于雪漠作品所体现的中国西部文学和中国文化,三位专家均表示了高度的认可,认为以雪漠作品为代表的新一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将步入新的阶段。(古之草、黄永虎)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