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马未都:为何淡出影视圈?观复猫何以成了网红?(3)
马未都坚持手写文字,“电脑创作会抑制人的思维,输入法总提供联想词,不断有大量词汇蹦出来,那你很难再创造词汇或者找到一些生僻词”。
“写长篇比较辛苦,需要长时间地‘绷’在一个状态上。短篇很容易就写完了。”现在,他仍然很忙,但还是能挤出时间,“在那儿闲着是个很可怕的事。所以,我就尽可能写东西,最快一天能写一万字”。
他觉得,写作只有大量地写,才会能坚持往下写,“你老不写东西,再捡起来就会很痛苦。跟健身一样,人用则进,不用则退”。
“我不能像研究员和大学老师那样,认认真真在一个领域生根,写出著作。我只能做这种普及性的工作,把我知道的中国文化的乐趣传递给别人。”马未都说。
六
如今,马未都依然坚持到观复博物馆上班。规定九点上班,他八点四十就到,但很少出现在观众面前——否则多半会被拉住合影、求签名,观众也没法好好欣赏展品。
马未都。受访者供图
偶有闲暇,他愿意跟各行各业的人聊天,积攒知识、找灵感。有一回,开车路过一条街,马未都看到有福建山区来的人在卖竹筐,就停车下跟人打招呼。报价不算便宜的竹筐,他一下子买了四五个。
“竹器有很多好处,远比塑料金属耐用又环保。跟他聊完,我就写文章,讲到竹子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性,‘竹字头’的字有几百个,我们今天常用的有几十个。”他说,这篇文章发在网上,获得了八百万次的点击。
有人觉得他奇怪,莫名其妙跟一个不认识的人长时间聊天,也经常花钱买些“不值得”的玩意儿。“怎么叫值不值?贵不贵?那是手艺,谁也不买,可能慢慢就没了。”马未都说。
他生活得似乎有些“另类”,但又能讲出一套道理:“生活在社会上,把自个看得太重的人都不会过得愉快。一个人的素质,也反映在你对比你社会地位低的人的态度上。”
最近,马未都念叨着要做一个诗歌赏析会,配好声光电,在解说的引导下快速进入古人诗词中描述的场景,或者欢快,或者惜别,让现代人也能体验古人创作的心境。
他觉得自己不算老,还能做很多工作。在一篇小文中,马未都写道,“等我到了那个自己所认为的晚年,而不是别人所认为的晚年的时候,如果有精力,我可能写一本小说,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我的后半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