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马未都:为何淡出影视圈?观复猫何以成了网红?(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多面马未都:为何淡出影视圈?观复猫何以成了网红?(2)

2019-08-19 00:21作者:采集侠

  第一只“观复猫”,是他在2003年收养的。当时正值非典,大量家猫被遗弃。某一天,有人跟他说,自己家门口有只大黑猫蹲了好几天,你要不要?马未都说要,冒着雨就抱回来了。

  “跟我说是只大黑猫,结果是狸花猫。”马未都给它取名花肥肥,“这只猫比较善解人意,刚来的那天,正好我在写一篇文章,它就趴在桌子上看我从头写到尾。”。

  在自家楼下草地上,他又捡回了黄枪枪。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猫的数量越来越多,黑包包是自个儿跑来的,一直赖着不走。前前后后十六年间,博物馆里的猫累计有三十多只。马未都做节目时,也常有猫咪出镜。

  观复猫讨人喜欢是事实。马未都观察过,好多人来观复博物馆,不着急看东西,先看猫。尤其是孩子们,原来老急着要走。现在有了猫,比家长还愿意待在这。“熊孩子”不闹腾了,大人也有了更多时间好好看展览。

  他决心把观复猫发展为一个品牌,“孩子们愿意跟猫玩儿,这时候你再跟他们讲传统文化,就会事半功倍。我们就赋予它们猫馆员、猫馆长的身份,让它们作为一个传播文化的使者”。

  到今年年底,与观复猫相关的书籍差不多有30种了,还有各式展览和周边纪念品。在马未都的理念中,博物馆需要很好地养活自己必须多一个途径,观复猫就是一个吸引客人的方法。

“观复猫”周边衍生品。受访者供图

“观复猫”周边衍生品。受访者供图

  “在公众熟悉的‘网红猫’里,我们可能是投入最大的:住的屋子有地暖、空调,专人喂养、还要体检,吃得东西也都经过挑选。”马未都开着玩笑,“所以说,观复猫是史上最有文化的猫,也是活得最舒服的一群猫”。

  办博物馆之余,从2014年开始,马未都又制作了互联网视频脱口秀《观复嘟嘟》,给观众们讲点小知识或者人生道理,影响甚广。

  他尽可能把内容讲得浅显一些,“让大家能听得懂、感兴趣。一开始就讲得很深,叫人听不懂、没兴趣了,这对文化传播很可能没多大益处”。

  “区分‘杯’跟‘盏’,我就讲,杯可能有柄也可能没柄,但盏一定没有柄。另外,杯子深,盏的容量比较浅。‘盏’这个字,上半部分的字就是表示‘浅’的意思,了解字的本意就不难理解。”马未都解释。

  有人惊讶于他的杂学旁收,诗词、美学都能来上几句。马未都说不稀奇,“知识门类没那么复杂,只要你坚持学习,都能弄明白。”

马未都。受访者供图

马未都。受访者供图

  “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哲学书应该至少读几本吧?美学书也要读几本,文学书要大量阅读。”他偶尔很感激年轻时没有手机,“现在的人都没时间,全去看手机,自个看些有乐趣无营养的东西,浪费很多时光”。

  马未都特别爱劝别人读书,“这是培养你的思维方式。多数人做事情只能想到眼前一步。其实凡事多斟酌一步,就能生活得更好。我们说一个人不动脑子,就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获取知识很简单,培养思维方式只能靠多读书”。

  “年轻人踌躇满志是好事,但得会准确判断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马未都说,如果光知道自个儿“成”,然后瞧谁都不成,这种人最可怕,“觉得自己哪儿都行,必定是你倒霉的开始”。

  节目受关注、博物馆和观复猫知名度高……马未都成了国内出版社“争抢”的作者之一,近来几乎每年都有新书出版,比如《醉文明》《茶当酒集》《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等等。

《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中信出版社出版

《观复猫: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对他来说,写作不是任务,更像是一种消遣,也通过这种方式来传播知识。他用手比划着一个厚度,“我每年都要写那么厚一摞纸,我觉得手稿现在保存下来的,大概一万页总是有的”。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