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视障朋友讲电影,这条“文化盲道”走起来不容易(3)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为视障朋友讲电影,这条“文化盲道”走起来不容易(3)

2021-07-15 10:25作者:采集侠

  去年,蔡雨审稿的时候审过一部无障碍版的《淡蓝琥珀》,是一部很文艺的片子,女主角回忆的剧情都是采用比较开心的暖色调,现实部分都是冷色调,在向视障朋友讲述的时候就要区分这两种颜色。还有片中女主有记笔记的细节,笔记对后面情节有推动作用,也要解释给视障朋友,比如她在笔记上写了一个公式,它代表什么意思,都要讲清楚,特别难。

  战争片也不好写。片中经常几分钟都是炮火,一队人从山坡冲下,敌人从高地下来,主人公躲在一个掩体下面,都要描述清楚。并且片中出现的各种枪支器械,飞机的型号,都要查资料以保证准确,视障朋友可能也不知道,但也不能乱写。

  “不同类型的无障碍电影,其实都差不多,各有各的难处,没有说哪种片子比较好写。”蔡雨说。

  比如历史片,还以《1921》中毛泽东跑步的段落为例,毛泽东为什么跑那么久?其实背后有很多意义,他从韶山山间跑出来,经历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一直跑到繁华的上海,跑步其实是他整个信念的凝聚,理想的成型,撰稿之前都要搞清楚。

  蔡雨之前写过悬疑片《暴裂无声》的无障碍版讲述稿,最后小男孩在墙上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个人拿着弓,旁边有一个小孩,还有几只羊,蔡雨就要在讲述稿中解释这幅画。片中有很多包袱都要交代,同时又不能剧透,要让普通人和视障人士同时揭秘故事是怎么回事。喜剧片同样如此,比如《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在制作无障碍电影时,要让视障人士和正常人的笑点在同一个频道上,如果普通人先笑,视障人士还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就尴尬了。

  描述颜色曾是难题,现在不用特意规避

  志愿者内部在撰写无障碍电影的讲述稿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尽量少描述颜色。蔡雨说,因为先天的视障朋友看不到颜色,他们是没有色彩概念的,所以在讲述电影画面的时候,就减少对颜色的描述,如果描述红色,就用“火热”、“烫”这种带有体感的词形容。

  每一次无障碍电影放映之后,“光明影院”的志愿者们都要去线下采访调查,通过与视障朋友的交流来确定他们最想看什么。

  不久前,蔡雨去盲校采访,通过交流,有些视障朋友说可以在电影讲述中介绍颜色,因为他们在课本或者家长老师的口中,对颜色有一个大概认知,虽然不知道蓝色是什么颜色,但知道它跟天空是对应的。

  “他们还是很想多知道一点的,这样与人沟通的时候,就可以跟别人说黄色的花、白色的花,他们想象的黄和白,可能跟我们实际认知的黄和白是有差异的,但我觉得也没有必要特意规避。”这是蔡雨和团队最新得到的一个经验,把视障朋友的意见反馈,加入到无障碍电影的创作中,让他们成为创作的一部分,之后就不会明令禁止在电影讲述稿中不要描述颜色,用平常心对待便可。

  中国传媒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光明影院”宣传组负责人李怡滢说,对于无障碍电影的制作,“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让无障碍电影制作有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光明影院’就想去助推这件事。”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