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李白(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还原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李白(2)

2020-11-13 02:50作者:采集侠

  轻财重诺、解人之急,也是李白“任侠”的一种体现。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自己也写道:“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李白的轻财好施,喜好结交天下,由此可见一斑。

  好道求仙——李白是个有“编制”

  有证书有师承的正式道士

  关于李白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好道求仙”。李白喜欢求仙、炼丹,服用自制的丹药,常常辅以烈酒。

  《旧唐书》称,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这里说的还不是很直白。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就写得很明白了:“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道箓,是道教的符箓,也可以看作入道的凭证。周白之白说,由这段话可以看出,李白已经入了道籍,“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个有‘编制’有证书有师承的正式的道士,而不是普通的道教爱好者。”

  李白在《古风》中描述自己的求仙之道:“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韵语阳秋》中称,李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清朝的黄景仁是李白的狂热崇拜者,他对李白的评价是:“乾坤无事入怀抱,只有求仙与饮酒。”由此可见,在李白的精神世界中,求仙问道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服食丹药,狂歌纵酒,显然都不是长生之道。

  李白是个政治上的失败者

  李白曾被召入翰林,成为皇帝的文学侍从,这份类似“艺术顾问”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实现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李白晚年穷困潦倒多病,寄居在族叔李阳冰府上,“枕上授简”,把自己一生的诗文托付给对方,请他整理编集以流传后世。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绍,李白“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这段语焉不详的话暗示,唐玄宗曾向李白咨询国家大事,李白私下为皇帝起草诏书,只是没有其他人知道。这显然是李阳冰为遮掩李白政治失败现实所做的含混其词。

  刘全白在《李君碣记》中称,“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上重之。”在周白之白看来,这件事即使是真的,相对于李白的政治理想来说,也不是什么重要成就。从政治方面来说,李白是个失败者,是无须讳言的。

  求职信中,李白也吹过彩虹屁

  李白曾经写过不少自荐信给高官显贵。周白之白在PPT中展示了其中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他认为,这是后人研究、了解李白的一篇重要文章。

  “这是一封带有简历性质的自我推荐信。在信中,李白通过自己的口吻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对自己的优点进行了罗列。请看这些我标成白色的部分……”青睐会员的目光聚集到满屏红字中特意被标白的词语:“……本家金陵,世为右姓……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轻财好施……存交重义……养高忘机……天才英丽……句句动人……”周白之白边读原文边解释,“这些文字介绍了李白的家世、性格、文才、经历以及婚姻状况。在李白的心目中,自己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才,他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为了获得机会,李白也不得不对权贵“弯腰”。周白之白特意将一大段李白吹捧裴长史的文字用下划线标出来,其中的“齿若编贝,肤如凝脂”八个字更是被突出显示。“夸一个地方官牙齿漂亮、皮肤细腻?太肉麻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李白!脱粉了!”周白之白开玩笑说,“如果自己小时候看到这段文字,一定会脱粉。”

  随后,周白之白朗读了这封信的最后一段:“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周白之白表示,这段语带威胁的文字绝对是写求职信的大忌,而这正显示出李白内心敏感的一面。李白在违背自己的内心吹嘘对方时很不舒服,所以情不自禁地把这种情绪流露出来。

  过了三四十年,他的这个敏感的“毛病”仍然没有改。《上安州裴长史书》应该写于李白三十多岁,而《赠刘都使》一诗写于李白年届六十之际,同样是希望对方引荐自己,他在最后还是忍不住像年轻时那样语露“威胁”:“所求竟无绪,裘马欲摧藏。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

  李白当年就是“流量明星”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