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富有,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

  • 我要分享:

  【读懂我们的全面小康】文化富有,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

  访谈专家: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范 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张小平

文化富有,全面小康的精神动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 祁述裕

  采访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曾诗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将发挥什么作用?文化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哪些切实改变?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如何建设与之匹配的精神文化家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张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祁述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记者:文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文化发挥了什么作用?

  范周:文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具体来看,文化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发展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重在改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文明。发挥文化作用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诉求,同时也是重拾民族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性构成。

  其次,以文化发展助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新时代文化力量的增强,能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最后,发展文化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总量在不断增大,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趋势。

  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取得了哪些进展?给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切实改变?

  范周:近年来,我国政府主导的文化工程项目取得了显著成绩,政府立足于公共文化需求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具体来看,一是公共文化事业费投入稳步增加,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服务人群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为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三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五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取得重要进展,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效。

  当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领域法律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公共文化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县级图书馆2753个、文化馆29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997个、农家书屋64万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进使得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记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有人说,贫困地区文化建设落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您认为该如何补“短板”?

  祁述裕:贫困地区小康建设的重点在经济,难点在文化。贫困地区暴露出的文化观念滞后、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生活枯燥等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精神上的“贫困”又滋生了“等、靠、要”等消极思想,间接造成家庭生存能力缺乏,导致贫困代际传递,这些问题要在文化小康建设中认真解决。

  当下,文化小康面临扩大总量、丰富品种、优化结构、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领域还存在“短板”,文化小康还面临强基础、补“短板”、促均衡的突出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补齐“短板”、提升效能,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丰富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依据,扩大转移支付,加快提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持续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文化需求传导机制,鼓励和吸引全社会参与文化创造和文化供给。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人民自主选择,让群众除了能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出,还能懂艺术、学非遗、练绝活、组团队、搞演出、办春晚、创品牌。改变“各自为政”、孤岛等零散格局,形成设施互联、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城乡一体的文化网络体系。积极运用现代先进科技,改变小众化、近距离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发展潜力和服务效能。

  文化消费升级成为新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