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西藏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之际

  • 我要分享:

  “空中金桥”构筑百姓“幸福路”——写在西藏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之际

  新华社拉萨6月30日电题:“空中金桥”构筑百姓“幸福路”——写在西藏阿里昆莎机场通航1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李桢宇

  “西藏很遥远!”——这是内地人说的。

 

  “阿里很遥远!”——这是西藏人说的。

  阿里,是很多人眼中的“藏西秘境”,但平均4500米以上的海拔让人望而却步。当地有一句谚语:“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会前来探望我们。”2010年7月1日,阿里昆莎机场正式通航,一条4500米的跑道,搭建起了阿里与世界沟通的“空中金桥”。

  从“路途漫漫”到“不再遥远”

  西藏阿里,空气含氧量不及内地的40%,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1摄氏度,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的高原”“遥远之外的遥远”。坐落于此的阿里昆莎机场,是世界海拔第四高的机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干旱鬼神愁”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阿里机场属于高高原机场,云层稀薄导致地面升温较快,最快1个小时升温2至3摄氏度。为了确保飞行安全,我们会对载运量做临时性调整。通航10年,我们从最初保障每架航班乘坐30多人,上升到现在可以乘坐60多人。”阿里航站地面服务部副经理梁惠妍说。

  2010年以前,阿里依靠国道219连接新疆和田、西藏日喀则及拉萨等地市,路途遥远、路况较差。从狮泉河镇出发到达拉萨,至少需要40个小时。

  2010年7月1日,阿里昆莎机场正式通航,从此天堑变坦途,阿里人民实现了“空中天路”夙愿,从阿里到拉萨仅需2个小时。

  阿里航站航务管理部贡觉曲桑的家就在昆莎乡,他告诉记者,现在机场的区域以前是他放羊的地方。“每次去拉萨,都需要先坐拖拉机到县里,再乘货车去拉萨,感觉自己像是货物一样,被搬来搬去。”贡觉曲桑说道。

  贡觉曲桑谈到机场通航以后家乡的改变:“我感受最深的是周边的村子不仅在物质上有所改善,人们思想的改变也很大。原先很多牧区的小孩父母不愿意让他们去上学,修建机场的时候,很多人从牧区过来务工,慢慢富裕了,观念也跟着有了变化,愿意让小孩读书了。”

  通航10年间,昆莎机场已累计保障航班起降7169架次,运输旅客491367人次,运输物资365吨。随着“神鹰”的起飞,阿里离世界越来越近,“天边的阿里”再也不遥远。

  从“听天由命”到“事在人为”

  曾经因为远,居住在阿里的人们一旦突发重病,在当地无法医治的情况下,很难送往更好的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阿里昆莎机场的通航改变了这一状况,最快27个小时的车程,飞机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及时高效的航空运输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阿里航站地面服务部医生德庆旺姆就有过一次与时间赛跑的经历。“有一次,一名刚出生两天的婴儿突发重病,我们当天将孩子转运至西安,在那里的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挽救了婴儿的生命。”

  前来援藏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韩军也对便利的航空运输深有感触。“过去由于高原的低气压,一些重症病人的手术是做不了的,现在不仅精密的医疗设备能够更方便地运到阿里,如果手术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够以最快速度将病人转送至内地医院,我们做手术的底气更足了。”他说。

  截至2019年底,阿里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长18.9%,手术人次增长121.31%。

  10年间,阿里昆莎机场共保障51名病危、病重旅客及时出港,为抢救生命争取到了宝贵时间,阿里航线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空中生命线”。

  在阿里,生病再也不用“听天由命”了。

  从“无人问津”到“万众瞩目”

  阿里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交通。“从阿里到拉萨办事,路上的时间比办事的时间都长,交通运输成本太高了。”阿里地区行署常务副专员袁富国说,“阿里通航后,到拉萨只需2个小时,日益增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对阿里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9年,阿里地区内资企业较昆莎机场通航前的298家增长至9756家;私营企业较通航前的36家增长至1115家;个体商户从通航前的4660户增长至8641户。

  阿里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通航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