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31日,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的用户已经达到64.7万,覆盖152个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部日前举办的“介绍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引发了不少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的关注。
于去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的“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汇聚各类中文学习资源,打造能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中文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平台聚焦海外中文学习者,完成国际版手机移动端APP研发并上线,支持中、英、俄、日、韩、泰6种语言,其推出可以说是更好地发挥了网络教育优势,助力全球中文教学机构在特殊时期实现“停课不停学”。
技术手段增彩线上课堂
线上中文教育并非新鲜事,此前旨在为各国孔子学院和国内外院校搭建网络教育云平台的网络孔子学院已经为不少外国汉语学习者熟知,直播课、原创微课等也颇受学习者青睐。此外,不少线上教育机构也加入了国际中文教育的行列。但在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蔓延迅速,国际中文教育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不少中文课程、中文考试等均由线下转至线上,线上中文教育也成为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关注的热点。
从事中文教学多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孟德宏认为,将中文课堂从线下迁至线上,对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线上教学也许会逐渐成为新的教学趋势。教师不仅需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也要用心研究如何运用技术手段为课堂添彩。挑战也是契机,也许国际中文教学的业态会由此发生改变。”
对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公派教师杨征来说,线上课程的汉字考察极具挑战性。为了完成汉字教学内容,杨征充分发掘线上平台功能。“在做书面练习时,我通过ZOOM平台的聊天功能,让学生通过线上打字的方式将中文句子输入聊天对话框,让我没想到的是操作效果远远高于预期。学生们虽然无法准确写出或读出汉字,但凭借对汉字结构的框架感,他们可以顺利敲拼音、从汉字选项栏里选出汉字,从而输入完整句子,线上课堂现场打字完成句子的速度高于面授课时手写句子的速度,这让学生不仅有成就感,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汉字的热情。”杨征说。
新科技提升用户体验
孟德宏提到的科技因素不仅被一线中文教师所重视,也是线上中文教育机构一直强调并投入巨大精力的重点。
全球中文学习平台建设和运营方科大讯飞在4月曾经发布过一组数据——该平台自上线至2020年4月22日,累计用户达57.6万人,覆盖全球123个国家。和日前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相比,可看到该平台在逾1个多月内的用户和覆盖国家的增长幅度。数据增长的背后,平台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功不可没,因为融合了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平台可以为每个学习者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并支持实时反馈,这对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的关键技术研发已经完成普通话测试的报名、查分、验证等功能的接入,以及多语种语音输入和翻译、字词联想卡片等功能的研发,初步完成了统一的服务系统,建设了可视化运营管理的后台。同时,平台覆盖了80%日常生活场景的对话学习功能,通过沉浸式人机交互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在角色扮演中掌握地道中文表达。
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文皖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授课是国际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学生也会有不一样的课堂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特殊教学让教师们有新的视角去看待国际中文教育,也开始重新认识科技和国际中文教育的关系。
科技搭桥未来之路
6月6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实景课堂(第181期)《给爷爷的信》开课,来自26个国家66329个登录点的师生跟随镜头走进嘉峪关长城和颐和园,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共同学习书信的写作方式。据悉,与传统口述、图片、视频授课方式不同,实景课堂教师身处实景环境之中,依托实景呈现教学内容,启发学生通过现场观察去探索世界,使中华文化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课本上、文字里,而是跨越时空,立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全世界的华裔青少年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程实时共同学习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知识。
相关专家指出,实景课堂基于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海外华裔学生提供了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