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揭秘“梵文塔砖” 或可佐证云南与南亚千年交流史

  • 我要分享:

  中新社昆明5月28日电 (缪超)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学者尹恒2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首次公布,他与多名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云南大理等地发现的近80块刻有梵文的佛教密宗塔砖,或可佐证云南与南亚交流历史长达千年。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毗邻南亚东南亚。起始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蜀身毒道”被认为是中国西南与印度等南亚地区交往的古代通道。史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然而,长期以来,云南通过“蜀身毒道”与南亚交流缺乏实物证据和详实的文献资料。

  尹恒告诉记者,2015年,他到大理旅游,在一家古玩商店里无意中发现一批刻有梵文的古砖。经认真考证,这批古砖分别来自以大理古城为中心的多个佛教场所,为佛教密宗塔砖。塔砖原本镶砌在佛塔周身,因佛塔坍塌、损毁和人为原因流散民间。

学者揭秘“梵文塔砖” 或可佐证云南与南亚千年交流史

 

  尹恒与其他学者经过数年研究对比发现,大理佛教密宗塔砖上的梵文与中原佛教密宗梵文、西藏藏传佛教密宗梵文不同,恰恰与印度“后笈多体”梵文高度吻合。

  他解释,密宗是印度婆罗门教支派与佛教融合形成的佛教派系之一,大约兴起于公元7世纪,并迅速传播至唐代中国。“中原佛教密宗使用‘悉昙体’梵文直至宋代密宗消歇,而西藏藏传佛教密宗使用‘兰扎体’梵文。”

  “后笈多体”梵文盛行于公元8至9世纪的印度,尹恒认为,塔砖上的梵文证明大理佛教密宗使用的部分梵文不是由中原或西藏传入大理,而极有可能是从印度经由缅甸传入大理。“证明云南大理的文化与南亚是紧密相连,特别是从信仰来看,云南和南亚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可能来往密切。”

  “这批塔砖作为实物证据,更进一步支撑了古代云南与南亚地区存在交往交流史。”云南大学人类学学者张海超说,此前有学者研究云南古代墓葬,发现有产自南亚地区的玛瑙饰品、蚀花石髓珠、海贝等陪葬品,一些学者认为这些陪葬品可能从南亚经“蜀身毒道”运至云南,也可能从南亚运至中原再转到云南。

  “这些塔砖的发现,不仅助于研究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交通史、文化交流史,还对梵文流变史、宗教史等方面具有研究价值。”尹恒说。近日,他决定将部分塔砖捐献给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以供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展研究。(完)

【编辑:白嘉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