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疫情后京郊民俗游热门地
京郊旅游 正凭升级招人
柳沟对游客进行防疫登记,获得健康绿码才准进店用餐。本报记者 潘之望 摄
68岁的民宿主人黄孟珍为游客冲现磨咖啡。本报记者 于丽爽 摄
“嘿,疫情停业仨月,柳沟变了!”上周末,市民陈先生一家奔延庆柳沟吃豆腐宴,新变化让这位老客户眼前一亮。
疫情发生以来,京郊民俗户遭遇了长达三个月的停业休眠,在延庆、怀柔、密云、门头沟等京郊民俗游热门地,不少民俗户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这个契机修炼内功、提质升级,以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来客。京郊民俗游都升级了哪些方面?效果如何?游客体验怎样?记者前往探访。
升级1 越来越有序
民俗户自签诚信承诺 柳沟品牌越来越亮
周末11时,游览完百里山水画廊的陈先生一家直奔延庆柳沟村,打算饱尝一顿久违了的火盆锅豆腐宴。可还没到地儿陈先生就犯起愁来:柳沟没停车场,都停路边,周末车多,这新买的雷克萨斯可别被人剐了。
没想到一进村,陈先生的顾虑就被打消了。村口新建成一处正规停车场,施划了出入口和整洁的车位线,停车有地儿又有序。刚一下车,便有戴着红袖标的管理员招呼着他们去几米外的防疫登记点登记,测温、扫描健康宝……发现无异常后管理员会发放一个绿色的健康码,“这您贴好喽,所有游客一人一个,凭这绿码才可以进出村里的饭店、民俗院。”
“不一样了,比以前有序多了!”陈先生连连说道。四处转转,发现变化不止一处:曾经一拥而上的拉客揽客、小贩占道经营、四处兜售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黄线后整齐摆放的摊位;一家家民俗户门前干净整洁,接待前先问有没有“绿码”;停车场旁还建起了崭新的游客接待处,樱枫木的书架上,一排排图书散发着油墨香气,杏仁油、北京绢人、手工软陶、野山楂等特色山货和手工艺品摆放得错落有致,传递着小村的文化韵味。
中午12时,用餐的游客陆续到来。随意走进村口一家民俗户,200多平方米的餐厅里,原来的30多张桌子撤去了一半,桌与桌间隔两米,每桌客人不超过六人,显得十分松快。大杯小碟菜品上齐,服务员还特意为每样菜都放上了公筷、公勺。
柳沟豆腐宴已有十多年历史,如此由表及里的升级实属近年来首次。原来,利用今年疫情停业休眠时间,井庄镇分批次召集全村89户民俗户开会,就柳沟民俗游发展提质升级开展大讨论,大家集思广益形成《诚信经营公开承诺书》,不接待未经健康认证游客、一客一消毒、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不打价格战、自觉提升服务质量等十条与服务质量紧密相关的条约落在纸面,民俗户自愿签订,而一旦签订就必须言行合一。五一期间,就有未遵守承诺的四家民俗户接受处罚,“这罚我认,承诺了就得遵守,家家户户都做好了才能让柳沟豆腐宴的品牌越来越亮。”其中一位受罚的民俗户说。
不光是延庆柳沟,在怀柔区雁栖镇、渤海镇,密云区溪翁庄镇等民俗游知名地,属地政府抓住疫情防控契机,通过设立分类垃圾桶、推广公筷公勺、背街小巷精细化提升等多种措施,提档升级乡村旅游。
升级2 越来越时尚
民宿奶奶自修“武功” 手冲咖啡有模有样
城里来的90后客人刚坐不到十分钟,68岁的黄孟珍便端上了一杯自己现做的手冲咖啡,香气扑鼻而来,奶泡恰如其分打到杯子边缘,可可粉点缀其上,入口馥郁软绵,心情瞬间美丽。“奶奶,这是您做的啊?您也太厉害了吧!”细品一口,90后客人忍不住点赞。
黄孟珍是怀柔区渤海镇六渡河村精品民宿“老木匠”的主人,守着秀美的怀沙河、古色古香的老院子,2018年,她和老伴儿开办起了精品民宿,“咱环境这么好,服务也得上档次。”疫情期间闭店在家,黄孟珍琢磨着怎么提高服务质量,于是,她在专业咖啡师的指导下,购置了半自动的打磨机、压饼机、冲咖啡机,学会了冲现磨咖啡。
“做咖啡,先打粉、再压饼、冲咖啡饼,最后打奶泡。看着流程简单,讲究可不少,压饼要用力均匀,冲水要设定好时间,打奶泡要不断变换找寻好角度,才能打出轻盈饱满的泡沫。”黄孟珍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动作虽然没有专业咖啡师那么轻快娴熟,但一板一眼、有条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