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汉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包华石教授曾经说过,宋代的事情,看起来就像发生在我们周遭;而唐代的事情距离当下要远得多,是真真切切发生在古代,所以,宋代可以视为中国社会当代性的源头。
去年,身边一位学者参观完日本正仓院的展览后也说,唐代的东西汇聚在一起,带点原始气息,与宋人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与日本学者曾经主张过的“宋代主义”倒是有点接近,所谓宋代主义,就是在文化艺术上,以宋代审美为宗。
我们今天看到的宋文化遗存,多为书画、器物,不可能如明清两代一般,看到一座皇宫,看到完整的宫廷审美。作为一个热爱宋代艺术的人,以往大约只能依靠《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名画管中窥豹。时下热播剧《清平乐》在复原宋人生活环境上,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知道多一点
《清平乐》中无处不在的山水元素,呼应了那时人们的审美偏好。五代末,山水画名家辈出,山水也真正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及至北宋,山水画在士大夫中地位更为尊崇,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范宽《溪山行旅图》堪称北宋山水画中杰作。
据了解,全球存世宋画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00多件,约占四分之一。如今在其官网的“数字文物库”可一窥真容。
1
古画过度放大韵味会走样
宋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书画艺术。
全剧第二集中,少年仁宗过访晏殊家,晏殊身后的一件屏风颇为抢眼,不难看出它出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赵芾《江山万里图》。当剧中场景频频出现那些如今深藏于各大博物馆的宋画,关于宋人生活环境,是特别值得“文化补叙”一番的。
在使用宋画这个环节上,《清平乐》堪称倾心尽力,找了大量宋画制作成各种屏风、壁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生活环境中布满宋代艺术的场景,这是除了博物馆之外难以再现的景象,再现了历史上堪称昙花一现的艺术盛况。
只是,剧中很多宋画真迹被放大使用得稍显失真。就拿那张男主宋仁宗的海报背景图来说,它来自美国著名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的《晴峦萧寺图》,是宋代画家李成的作品,画作原本只有1.14米高、56厘米宽,在剧中却被放大到2.5米甚至更宽。如此放大,导致原作中一些细节变得不太好看了,这可能是电视剧观众未必感受得到,但是让熟悉艺术史的人感到心惊肉跳的地方,因为细节笔墨放大之后会变得虚弱,韵味会变得走样。宋人完全知道如何在制作大画的时候,采用合乎规范的表现手法,画家也正是在这种受限制的前提下,才形成流传千载的技巧和理念。如果能够直接使用传世的将近100多件宋画大轴真迹,放大幅度控制在20%之内,那么视觉效果会更好。
当然,由电视剧制作方,其实也就是观众的眼光,来决定如何使用传统绘画,也是时下流行的方法。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物馆的《红妆丽影》展览,主题是清代雍正时期一批前所未见的仕女绘画,但是展览的主导海报上,是一件几乎可以称为展品中质量最差的一件,由于学生们的投票最关注它,展览方听从了观众的意见。
自从在2017年的故宫大展中爆红,古装剧对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可谓偏爱有加,似乎有了它,即可冠名“宋代美学”,哪管其画者生活在仁宗朝之后六七十年的徽宗时期。
不得不承认,宋画在流传过程中,各种信息缺失很多。落实到每一个画家身上,尤其如此。譬如说,《清平乐》帝后海报背景即出自郭熙《早春图》。而郭熙传世只有几件真迹,一些边缘风格作品很难判断到底系郭熙真迹还是接近其风格的画家所绘。因为收藏数据缺失,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无解,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在宋画里是普遍问题。存世千余件宋画里,能找得到文献证据的,仅约两成。
2
汇集宋代历朝众美
北宋时期战马难得,所以汴京城里多是牛车,此等情形出现在北宋晚期的《清明上河图》里。然而,国富民丰的仁宗朝未必如此,看到剧中仁宗与范仲淹、韩琦三人挤在一部牛车里逛汴京城,令人忍俊不禁。
从电视剧用具的组合与构成来看,真实的宋人生活环境在北宋时期还没有达到那么雅致异常的程度。譬如说,北宋晚期之前的家具,纹饰较多,装饰上比较繁缛,使用红色油漆的时候比较多,我们可以从徽宗时期的册页中看到这个情况。甚至到了南宋早期的仕女绘画册页中,依然可以看到繁缛的家具与简约的家具并存的现象。12世纪中晚期,绘画中才出现整齐的简约家具;直到13世纪早期,宫廷绘画中还会出现弯腿的大案。因此,《清平乐》中的居住环境,其实是把南宋才可能出现的环境,提前到北宋了。这就是电视剧的“审美的现代性”。真实的仁宗朝环境,应该还达不到电视剧中所期许的那样。但当时器物的审美,是早于家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