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浙江衢州的作揖礼的形式是形式主义吗?

  • 我要分享:

  近日,浙江衢州一中学初三年级的教室里,老师正在教学生行作揖礼的手势,这是学校复课后新开设的一门教学内容。

  学校推广这一门教学内容,有两个目的:其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二、是为了防控疫情,倡导大家保持距离。

 

  目前,当地已有117所学校推广行作揖礼。

  衢州的做法,也在网络引发争议。赞之者认同校方观点;也有网友认为是形式主义和作秀。

  礼仪是人之交往的形式,有握手,有拥抱,也有招手,更有鞠躬和亲吻,不一而足,拱手作揖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最早可追溯至周礼,其中蕴含着中华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经典认知和美学设计。

  和目前通行的握手礼相比,中华传统的作揖礼,今天无疑更卫生、更利于防控疫情,也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实际上,早在此前,即便是没有疫情防控要求,衢州也有学校推行拱手作揖的礼数。衢州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原本就是衢州这座城市的宣传口号。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目前中国全社会的共识,其关键是“活起来”,而不仅仅是躺在典籍中,锁在展柜里,衢州的做法,无疑是一次“活起来”的生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进日常,特别是走进青少年,让青少年举手之劳就可以了解、熟悉以至喜爱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拱手作揖,这个“形式”,但并非形式主义;这个“仪式”,但不仅仅是“仪式感”。

  这一次疫情,也再次考验和磨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展现和锤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虽万千人,吾往矣;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精神,在危难之际熠熠生辉,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共情,成为战胜疫情的巨大精神动力。

  当然,也是因为疫情,让衢州本来就在学校推行的中华作揖礼获得了更强的说服力和更广泛的关注度,能否让疫情中凸显的这些精神,这种文化,使之扎根于心灵、见诸于行动,成风化俗,让“形式”不是形式主义,“仪式”不仅仅是“仪式感”,成为推动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长久精神动力,这是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