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4日电(袁秀月)1月23日,武汉全面“封城”。也就是那天,导演张悦决定去武汉拍摄纪录片。最近,他们的作品《在武汉》上线,播放量超过200万,B站评分9.9分。
然而成为一个逆行者并不容易,尽管出发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张悦甚至还给团队成员买了高额保险,但拍摄仍遇到了很多不可预知的困难。
他们如何在武汉拍摄纪录片?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导演张悦。
《在武汉》海报
“封城”后决定去武汉,花10天筹备物资
“封城”当天,张悦在家里就坐不住了。这是属于资深媒体人的冲劲儿,他曾在多家媒体担任过记者、主编等职位,后来投身短视频内容创业。做记者时,他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水灾、洪灾等一线报道,对突发性的新闻报道并不陌生。
不过,张悦并非冒险型人格,当他决定去武汉后,又花了十天时间去准备。首先是筹备防护物资和生活物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还有部分药品,这些要满足两个月的拍摄需求。
《在武汉》总导演张悦。片方供图
其次要联络各种资源,纪录片是团队作战,平台的支持和拍摄的支持非常重要。1月28日,张悦做出策划案,向几个平台传递了合作诉求,B站是第一家反馈的。第二天,B站就立项并参与了物资筹备工作。B站工作人员透露,团队进入武汉拍摄后,无人机曾经损坏,他们桥接了大疆传媒进行协拍,还征集了飞手。而车辆通行以及住宿问题,B站也予以远程协助。
更重要的是人,拍摄团队的成员大多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报名后,张悦跟每个人都单独聊过,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真实想法。“坦白讲每个人都是怕的。”张悦说,最后大家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要去武汉。
“我们不打无把握之仗。”在张悦看来,科学常识、专业的防护措施以及严谨的外拍操作可以避免大部分的危险。除了物资准备,他还专门请来了老同事林楚方来给团队成员培训,林楚方曾在非典时期进入地坛医院进行报道,对于疫情采访和防护有第一手的经验。而为防万一,他还给每位小伙伴都买了高额保险。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在武汉拍摄处处难:出行不便 换过3次宾馆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2月3日,第一批拍摄团队进入武汉。张悦称,那时候疫情还不容乐观,医疗资源的供给也相对失衡。他们到武汉的前两周,很大一部分精力都不在拍摄上,而是做了很多援助工作,包括通过各种渠道反馈求助信息,他们的一些物资也分配给了需要救助的人。
拍摄工作也进行得很困难。张悦形容,“衣食住行任何一方面、任何一个细节,可能都会把你置于一个极度的困境中。”比如出行,张悦好不容易托朋友找了两辆车,但出去都需要通行证,很多地方他们去不了。
有时还会遇见突发情况。前几天,张悦要去武汉天河机场旁的宾馆见一个调研对象,结果遇见交通管控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最后因为没有批文和记者证,张悦只能原路返回。再比如住宿,因为住的宾馆不断被“征用”,他们前后换了3家宾馆。
拍摄团队在工作。片方供图
在拍摄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纪录片通常是“拿时间换故事”,拍摄周期和制作周期都较长。但《在武汉》是一个制播高度同步的系列纪录片,预告片里只有前三集的内容,现在他们还在前方拍摄。
“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跟时间赛跑,特别紧张。”张悦说,有时他睡觉的时间压缩到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摄的团队成员则更辛苦,为此他定了个要求,一旦觉得疲劳就马上停下休息。
“安全是第一位。”张悦说,每两周他会带团队成员去做一次咽拭子的核酸检测,前几天的结果显示大家都是阴性,他一直悬着的心暂时落了地。“其实也是对我们的拍摄对象负责。”张悦说,在采访邀约或调研过程中,他们也会主动出示检测报告,让对方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