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的读书计划:让未来的旅程有书籍相伴

  • 我要分享:

  让未来的旅程有书籍相伴

职工的读书计划:让未来的旅程有书籍相伴

  书籍是超越时空的,只要您爱书,即使是在漫天飞雪的季节,春天也会留驻在您的心中。图为北京牡丹园的一间书店的内景。本报记者欧阳 摄/文

  【编者按】

  新年伊始,我们给读者呈现几份职工的读书计划:有自我素养的雕琢,让书·人散发出和煦的阳光;有读书方式方法的探索,让阅读更有效率;也有亲子阅读谋划,让下一代爱上阅读;当然也有职业阅读,对热爱的行业、工作有更多的了解……您在新的一年对读书有规划吗?

  汲取阳光 温暖身边人

  任蓉华 女,80后,山东省金凤包装有限公司职工

  在新年伊始制定全年的读书计划,我已坚持5年了。列一份拟购书单、新建一个电子文件夹、腾空书架上的一行格子,仅仅是准备好这些,心里就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过去一年,我共阅读书籍25册,多为人文社科类图书,这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求知欲,还让我成为了身边人眼中的“知心者”。

  “妈妈,地球的家在哪儿?古代人穿什么衣服?”我不慌不忙地搬出《给孩子讲宇宙》和《中国服饰史》,给儿子大讲特讲;“华华,我好笨呀,总是干不好工作。”我把《能力是逼出来的》精要部分灌输给同事,鼓励她掌握系统知识体系;“这家没法待啦,一个个的都要气死我!”楼下李阿姨心眼小,与家人相处得格外紧张,我用了好几个周末,讲了大半本的《生活心理学》,才让她摔门而出的频次由一天两次改为两天一次。

  书籍,犹如冬日暖阳。我如饥如渴地从一本本书中汲取阳光,再用它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新的一年,我的书单仍以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提升自己,且让自己和他人更幸福。

  儿子就要升四年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父母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依恋,所以我的书单中必须有“如何与孩子相处”这一类的书。当然,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儿子所在学校开设有家长讲堂,定期邀请家长分享教育经验,等我夯实了知识基础,也就有了底气与更多的家长探讨交流,共同守护好孩子们的成长。

  由于组织架构调整,我所在单位的业务范畴发生了很大改变,同事们无不忧虑重重,所以我的书单中必须有“职场心灵鸡汤、业务技能提升”这一类的书。心态,对工作而言尤为重要,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带领自己的小团队顺利走出迷茫期。

  我坚持开导李阿姨并获“成功”的事儿,也不知怎地被传到了社区居委会。居委会苗大姐专程登门硬是让我加入她创办的“家长里短调解团”,所以我的书单中必须有“人际沟通技巧”这一类的书。原本为李阿姨疏通心结,主要是受不了她屡爆粗口的大嗓门,但现在骑虎难下的我,只能恶补一番沟通甚至谈判知识,随时准备好冲锋陷阵。

  这世上,最不稀见的是阳光,最需要的也是它。只有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它,读懂它,传播它,才算得上真正拥有它。书籍亦是如此。

  知“入”知“出”,拥抱读书

  周慧虹 女,70后,中国人民银行长治市中心支行职工

  新的一年,我准备“换个姿势”读书。

  想想,尽管我热爱读书,可令我甚感郁闷的是,2019年读过的书中有不少与我只不过是“脸熟”: 读完一部书,约略记得书中人物、个别片断,对书的来龙去脉、细微精妙,却终究有些茫然。

  南宋陈善曾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细究起来,我的问题大约就出在“不知出入”。我平时读书,只是一路往前赶,读得痛快,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缺的是慎思明辨,结果不解书中三昧。

  既然找到了问题症结,那就不妨借鉴他人所长,让自己知“入”知“出”。

  去年,我微信好友中多了一位堪称“牛人”的书友,她每天读书、写公众号文字,还出版了一本书。她的读书方法是每本书读三遍,第一遍从头到尾初读一遍,将碎片笔记记在书上;第二遍做思维导图笔记,只读在第一遍阅读时做标记的地方;第三遍是写读书文章时,需要写进文章里的部分反复阅读、领会,只读对自己启发最大、自己最看重的部分。“三遍,输出三种类型的笔记,我的一个读书流程走下来,一本书基本就被我吸收得差不多了。”这种办法不乏可操作性,今年再要读书时,我得有意识地试试,没准就能“入”得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