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

  • 我要分享:

  《辋川图卷》和《饮饲图卷》等52件佳作勾勒中国书画千年简史

  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

难得一见 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

《辋川图卷》(局部)

  书是心声,字是心画。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展”近日亮相,52件历代佳作以时间为轴,勾勒中国千年书画简史。其中既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也有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

  展厅里,近10米长宋人《辋川图卷》和任仁发《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首次全部打开展出,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刘墉等名家书画齐辉。同时,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点缀展出,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

  展览亮点

  万件佳作中精选52件

  千年书画史全面展开

  为何从近万件馆藏古代书画名品佳作中遴选出这52件展出?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主任陈煜说,不以“名气”定胜负,作品有机会亮相的前提是本身有意义,内容有意思。“中国古代书画绝非只有《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几幅,观众如果只盯住所谓的‘明星’展品反而容易错失很多优秀作品,就如同到卢浮宫只看《蒙娜丽莎》是一种遗憾一样。52件展品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值得细细品鉴。”

  观众从一件件作品面前走过,看到的是笔墨千年,感受到的是中国书画千年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古代书画展”为国博常设展览,但受到古书画文物特性的制约,所有展品的展期都不会过长,有些早期珍贵文物露脸的时间仅为两三个月。国博表示,将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努力做到常展常新。

  绘画简史

  【宋代】多以山水为题,花鸟画追摹自然,人物画注重传神。

  【元代】“文人画”兴盛,强调笔墨与意趣。

  【明代】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全面发展,地域画派涌现。

  【清代】追求笔墨情趣,风格技巧多变。

  书法简史

  【宋代】突破晋唐余韵,注重个性特征和抒情写意,逐渐形成“尚意”书风。

  【元代】古典书风出现,书法还与“文人画”紧密结合。

  【明代】继承宋元帖学而蓬勃发展,姿态愈加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清代】以帖学的逐渐衰落和碑学的乘势崛起为趋势。

  最难得一见的“20景”

  近十米画作一诗一景

  展厅入口,一幅长卷铺开,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20景一一亮出真容。画面上,云谷葱翠,云山飞动,山水树石皆笔力雄壮。

  宋人《辋川图卷》上的这20景堪称最难得一见的“景点”,每次开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之后会“闭关”至少两三年。

  如此珍贵的名画,却是一幅“三无”作品——不仅没有作者署名,而且前无引首,后无题跋。国博专家认为,这是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者其他宋人所绘临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而成的。

  现实生活中,辋川位于今天陕西省蓝田县,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就盖在这儿。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并写出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名句。

  王维不仅住在辋川,还花钱重新构筑点缀“蓝田别墅”,并邀请好友裴迪四处游玩,给各处景点写下一篇篇“导览词”。据统计,两人一共留下了吟咏辋川景物诗20首,并在清源寺墙壁上绘制《辋川图》。同时,根据《宣和画谱》记载,御府收藏王维绘画126件,其中有多件描绘的是辋川景色。

  如今,近十米画作全卷展开,一诗一景对应,观众可以移步换景。

  八大山人绘“翻白眼鱼”

  来自清初的“表情包”

  展厅里,有一条最“骄傲”的鱼——朱耷所绘《游鱼图轴》。图中大面积留白,上部绘制一尾瘦鱼,鱼的脊背浓墨贯穿头尾,鱼眼一笔圈成椭圆形,靠近上眼眶处以重墨点睛,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画法。画面下部有几丛水草,两条小鱼嬉戏其间,更显出上面瘦鱼的孤傲高冷。国博专家评价是“画面构意造型新奇。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这条鱼翻着白眼?恐怕要从作者的生平说起。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堪称“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他出生时带着光环,是妥妥的皇家血脉,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儿时的朱耷,据说8岁能吟诗作对,十来岁就可以提笔画青山了。不过刚到青春期,朱耷的人生就迎来了180度大转弯——明朝覆灭,一夜之间,“前朝贵族”变成了“亡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