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伊萨姆(左三)为学员授课。本报记者 周 輖摄
身着唐装,手打快板,脑袋跟随节奏有规律地晃动,用中文流利地说着“玲珑塔、塔玲珑”……埃及小伙子伊萨姆在开罗市中心的活动室正表演着相声《绕口令》选段。同学们聚集一旁,一面观摩,一面舞动手中快板,有模有样地跟着“相声老师”伊萨姆练习起来。
从今年11月起,每隔两周的周五上午9点到12点,“相声遇上埃及人”培训班都会在开罗如期举行。本报记者来到现场采访时,一群埃及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中文名字,讲述他们学相声的故事。绕口令声、快板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十分热烈。
伊萨姆是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的大四学生,他曾在北京大学交换学习中文近一年。在中国生活期间,他偶然接触到相声后,就对这门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拜师学艺、不懈练习,还获得了登台表演的机会。回到埃及后,他与同样喜欢相声的朋友侯萨姆一起开设了“相声遇上埃及人”培训班,免费为那些对相声和中文学习感兴趣的埃及年轻人做培训。
“相声对埃及人的吸引力很大。第一次开课就有40多名同学参加,其中还有一些是不会说中文的同学。尽管水平还有限,但我一定尽我所能,把我知道的全都教给他们。”伊萨姆说,在课堂上,他们既介绍中国相声发展历史等理论知识,也教快板、绕口令等实操内容。由于文化差异,段子的笑点在哪里、节奏如何掌握,解释起来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要又快又好地念台词、打快板,更需要反复练习。令人欣慰的是,大部分人都坚持了下来。参加培训班的不少人甚至是从周边城市赶来。贝尼苏韦夫大学学生伊萨拉向记者介绍,为了准时上课,他都是提前一晚从贝尼苏韦夫市乘车来到开罗。来自伊斯梅利亚市的两名学生则是早上5点就搭大巴赶来,往返需要近6个小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学习相声,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其中的奥妙。”正攻读中文专业的女学生拉赫达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拼音注音。她对记者说:“为了精准发音、记住台词,我每天都在练习。我希望明年能参加‘汉语桥’比赛,在台上展示新学的这门相声艺术。”穆罕默德则自信地表示,他课后只花了几个小时,就能准确背诵出台词。他向记者分享经验:“先理解其中的意思,再背诵起来就不难了!”
“我很享受学习相声的过程。”培训班“合伙人”侯萨姆与伊萨姆合作表演时,扮演“捧哏”角色。近年来,他跟着网上视频自学了不少段子,希望自己学好中文后到中国继续拜师学艺,提升水平。“我的‘相声梦’不仅是自己能学会中文相声,而且希望能帮助更多埃及人用中文、阿拉伯语去表演相声,让更多埃及人了解相声艺术,让埃中两国文化实现更多交流互鉴”。
(本报开罗12月27日电)
本报驻埃及记者 周 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