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复兴需要拓荒成长的手艺人

  • 我要分享:

  《哪吒之魔童降世》以49.7亿元位列中国电影总票房第二,背后是一个群体数年坚守——

  国产动画复兴需要拓荒成长的手艺人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下文简称《哪吒》)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位列中国电影总票房排行榜第二,成功地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也让无数人看到国产动画的无穷潜力和能量。

  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在绚烂多彩的动画场景背后,是动辄三五年的冷板凳,几千张原画和分镜草稿,几万元一分钟的制作成本……  

  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国产动画作品会与时代共振。但走过衰落期和泡沫期,如今国产动画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原创人才和成熟产能的问题。

  国产动画2019年重新出发

  2019年是国产动画蜕变的关键年份,业界认为这是国产动画复兴的原点。

  年初,《白蛇缘起》《哪吒》《罗小黑战记》《灵笼》等片,一齐发力,让国产动画冲上了一个新高峰,也证明了国产动画在文化娱乐市场的巨大潜力。

  哔哩哔哩(B站)副董事长兼COO李旎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近年,中国在线动画用户规模高速增长。从2013年的2000万,到今年接近3亿。“中国动画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她表示,在年轻人聚集的B站,今年国创区的月活跃人数首次超过番剧区,成为B站第一大专业内容品类。国创区总播放时长破3亿小时,同比去年增125%。“B站新增用户大多属于年轻群体以及内陆地区。这证明在中国的纵深市场当中,国创对新用户的吸引力极大。”李旎说。

  更重要的是,付费看优质国创成为常态。2019年,有73部作品参与付费观看,同比去年增长接近3倍。“国创在未来将成为付费用户的增长引擎;用户愿意为用心、优质的作品付费,这是形成健康市场的基石。”李旎表示。

  如今,“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更是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作品并非照相一样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它们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观众、时代同频共振。

  振兴靠的不是补贴

  李旎说,中国动画市场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而是原创能力不足和原创人才稀缺。其次是定位不能满足全民化需求。第三则是海外内容风格不能满足中国主流消费者需求。

  “90后、00后,包括80后,都特别喜欢看动画,只是之前的动画类型较少,不太能满足他们的诉求。”李旎表示。

  目前的原创动漫人才,分为“野蛮生长派”和“学院派”,但实际上并无太大区别。因为对于中国动画来说,这些从业者都是拓荒的手艺人。

  凭兴趣自学成才的潘斌,现在已是杭州娃娃鱼动画CEO,18岁时他背着在上海的家人,偷跑到杭州一家动画公司做学徒。儿时看过的国产动画《天书奇谭》,以其独特的镜头语言带给他全新的观感体验,激发出他想要做动漫的念头。

  阮瑞是中国传媒大学首届数字影视制作系的学生,次年,卢恒宇考进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动画系。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灵笼》和名声大噪的《十万个冷笑话》。

  一心谋生和“做活儿”的这些人并不知道,他们不经意间成为当时日益凋敝的中国动画行业的人才后备军。他们在成长期时,国产动画作品比较匮乏,整片市场犹如长着稀稀落落杂草的荒地。

  “黯淡无光”,阮瑞如此形容曾经的国产动画市场。随后的一波泡沫更是差点毁了行业。但他们经受住了诱惑和考验。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对国产动画的补贴政策,“吃补贴”一时盛行,很多非专业人士涌入,用粗制滥造的产品 “骗补贴”,他悻悻走开。“不想走入歧途”。

  很多动画行业的内部人才都曾经反思这段时间的问题,“急功近利,浮躁,骗子忽悠横行,谁都能来插一腿,除了真正的动画创作人才”。

  许多年轻而有梦想的动画人才蛰伏着,努力着,蓄势待发着,拼命创造着自己的作品。

  科技带来改变

  科技带来了改变,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大潮,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让动画的刚需和创意人才打破了资本的中间环节直接对话,于是《十万个冷笑话》(下文简称《十冷》)爆了。

  北漂一年之后回到成都的卢恒宇和李姝洁没料到,两人导演的漫改动画《十冷》第一集刚上线,仅在新浪微博的转发量3小时内破万,三天内播放总量迅速突破10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