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11月13日电 (记者 南如卓玛)“除西藏以外,甘肃是四省藏区里藏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最多的省份,但是古籍整理、出版、编辑、翻译等民族文化传媒人才紧缺。”兰州文理学院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所长道周教授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仅次于汉文古籍数量的藏文古籍文献,甘肃藏量最大,保护研究出版事业迫在眉睫。
12日,甘肃省民族事物委员会副主任海占德和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阎晓辉共同揭牌成立该校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旨在推动整理出版以拉卜楞寺藏文文献为代表的藏文古籍,以及研究整理敦煌文献中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培养更多民族文化传媒人才,推动甘肃民族古籍文献传承和保护研究。
甘肃古籍总藏量约140余万册,其中汉文文献110余万册,吐蕃文、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粟特文等少数民族文献30余万册。甘肃古籍跨越战国至西夏9个历史时期,涉及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科技、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尤其,甘肃少数民族文献、敦煌文献、秦汉简牍以及大量的地域文献,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特色文献。
道周说,除了拉卜楞寺藏文献和敦煌文献里的少数民族文献外,他们还将重点整理研究甘肃各地寺院庙宇藏书和民间藏书,比如近年在甘南白龙江沿线迭部舟曲县一带大量被发现的苯教文献,亦是该研究所重点研究整理内容之一,同时培养更多藏汉双语古籍保护人才,为甘肃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保护培养一支专业的队伍。
据悉,兰州文理学院是甘肃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基地。
兰州文理学院校长郑伟强教授介绍,该校具有致力于民族文化、传媒、旅游、艺术等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学科优势,在甘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甘南少数民族节日、服饰、饮食等文化研究已经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出版了相关专著,并获得多个奖项。
下一步,该校将“西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编译与创新研究所”打造成集研究性与协调性于一体的教学科研机构,重点开展藏文经典编译、藏汉互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传媒等,开展文化、艺术和产业的创新性研究,使该校成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交流传播的基地。(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