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公共文化创建创新案例研究》新书发布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理论研讨在广西南宁市举行。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承办。来自区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广西文化界、社科界和新闻界代表200多人参加了活动。
作者与嘉宾、新书受赠单位代表合影
《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广西第一本基于创建创新的公共文化案例研究学术著作,其中案例均选自广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的个案。作者宾阳为中国文化报广西记者站站长、广东省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上海格物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2011至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第一至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下称示范区 <项目> )创建工作,共颁布了90个示范区和158个示范项目。在广西,第一至第三批示范区(项目)创建中,共有来宾、玉林和防城港三个城市成功创建示范区,有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桂林市临桂区、柳州市鱼峰区和柳南区四个县区成功创建示范项目。在广西这七个单位的创建过程中,宾阳作为制度设计的负责人或参与人全程跟踪,与各个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数以百次的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召开了数十次的研讨会、座谈会和论证会。每个项目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近二十项政策制度,指导创建实践,并形成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巩固研究成果,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作者宾阳在新书发布环节介绍写作经过
“将广西的示范区(项目)的探索创新与创建实践结集出版,是为了让这些创新性做法和特色经验惠及更多地区。”宾阳表示,《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呈现的内容包括地区背景、案例介绍、制度设计、实践内容、创新成果和经验亮点等几个方面,旨在解剖麻雀,为广大文化管理者、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相对完整、具体和深刻的案例参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是一个宏大的示范带动工程,对推动基层文化建设意义重大。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巡视员陈彬斌表示,在这个过程当中,示范的作用如何,直接影响到带动效果。《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独特的研究成果。首先,示范案例选择精准,全部是示范区(项目),确保了经验的先进性。其次,案例分析深入透彻,有点有面有思考,避免了蜻蜓点水式的案例罗列。再次,案例实践经验的阐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接地气,指导性强。第四,案例制度设计的思路呈现清晰,什么样的制度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一目了然,对基层文化工作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发言
近年来,由于中央政策指引,各地党委政府重视,公共文化取得长足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成熟。
“在这一创新发展过程中,广西各地结合国家和省的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巫志南长期从事文化理论研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多部中央重要文化政策和法律的起草。他认为,《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一书的出版发行,使基层探索的活态经验得以汇聚和传播,对于广西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实是一大善举。全书资料翔实、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这些来自基层的素朴创造成果,因之而更可复制、可推广、可启发。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正柱讲话
在发布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唐正柱表示,《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的出版,填补了广西基于创建创新的公共文化案例研究学术著作的空白,将为广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提供经验参考与理论支持。本书的意义在于对一个地区在某个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梳理和深度提炼,创新了经验的总结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和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他认为,正是这些示范区(项目)创建单位的示范带动和这些经验的推广应用,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以更快速地推进、更全面地覆盖、更有效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创建创新案例研究》研究和总结示范区、示范项目的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归纳提升和在更大范围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