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路遥诞辰70周年,众老友齐聚忆往昔——
他也是位遭遇过很多危机的中年男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路遥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尽管他生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但有关他作品的文学评论仅有一篇,他始终是个孤独的前行者。在路遥诞辰70周年之际,他不再孤独,他被读者、评论家真诚纪念着,10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路遥老友齐聚一堂,以座谈的方式纪念他。
与会者很多都是路遥生前的挚友、知音、同好。在路遥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与路遥交流探讨,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深广的道路。在路遥去世后的近30年间,他们守护在路遥身后,为路遥的文学精神和理想摇旗呐喊。
路遥写作的艰辛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作家白描回忆说,1986年,在北京开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研讨会,但这个会开砸了,原本说好的三家主办方一块儿好好喝个酒,但最后不欢而散,“路遥走的时候大雪弥漫,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他身体不妙。”
文学评论家、路遥好友白烨参加了那次研讨会,时隔多年他回忆道,路遥当年并未发言。白烨非常直率地对路遥说,《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没有超过《人生》。而路遥回答道,还有两卷,耐下心来继续看。白烨更记得,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中,他听说《平凡的世界》颇受争议,是朱寨和蔡葵两位评委据理力争,最终路遥才获奖。白烨发给路遥的电报这样写道,“大作获奖,已成定局”。
作家航宇讲述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奖后的生活。在世人看来,茅奖荣誉让路遥风光无限,但事实是,这位作家的生活依旧拮据,父母强制要求他给弟弟九娃安排工作,前来拜访的记者、文学爱好者让他无处可逃、没有时间读书创作,而他自己因写作《平凡的世界》毁坏的身体也在每况愈下,他与林达的婚姻也亮起红灯……你能想象到的中年人所遇到的所有危机,路遥都在经历。
朋友们都说,作为一个内心十分丰富的作家,路遥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对吃穿极不讲究的人。据航宇记述,去北京领茅盾文学奖时,路遥仅带了一个帆布挎包,穿得十分朴素,就像一个去赶集的乡下农民。在被清涧县委书记邀请回家乡时,路遥穿的就更普通了,“一件土黄色夹克衫,不知他已经穿了多少年,里边是一件土布衬衫,看上去像好长时间没有洗似的,有些陈旧,一条皱巴巴的牛仔裤,基本上分不清是什么颜色,那一双穿了多年的真皮凉鞋,也是黑不溜秋。而且路遥还有个特点,他夏天从来不穿袜子,因为有脚汗又嫌每天洗袜子很麻烦。”
路遥儿时的伙伴海波则感叹,他和路遥因为家境贫寒,也因为热爱文学而走到了一起,“路遥火到这个程度我也感到意外,他忠实地写了他感受到的东西,没感受到的东西他没写。”
朋友们观察路遥写作的路径,也和评论家有所不同。作家邢小利曾和路遥一同共事5年,他说,路遥9岁时从榆林清涧走出,来到延川,整整走了两天,他徒步走向了可以糊口的远方。这种生命体验,无数次重复,组成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心理定势,《人生》和《平凡的世界》都是这次生命体验的回忆。
“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创作还远没有到成熟的时候,我们还远远没有到抛弃现实主义的时候,这也是我们纪念路遥的意义所在。”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会上如此总结道。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