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10月13日电 (孙睿 恰嘎觉如)“青海已成为全国《格萨尔》文化保护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份。”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梅卓13日表示。
青海地区《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十周年(2009-2019)研讨会日前在青海省西宁市开幕。连日来,与会人员围绕《格萨尔》传承与保护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格萨尔》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措施、《格萨尔》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经验等议题展开研讨。
《格萨尔》史诗逾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超过世界五大史诗字数之和,且内容仍处增长之中。2006年,中国官方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格萨(斯)尔史诗传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梅卓介绍,青海是《格萨尔》史诗产生和流传最广的地区。在青海,有很多格萨尔的史料,一直以来被《格萨尔》史诗研究者、格萨尔文化工作者所钟爱,因此青海被学界誉为《格萨尔》史诗的故乡,成为中国《格萨尔》工作的重要科研基地。
早在20世纪50年代,青海省就率先开展《格萨尔》史诗的普查、搜集和抢救工作,并成立了青海省《格萨尔》抢救工作领导小组和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并从民间搜集和挖掘了不少《格萨尔》史诗的原始版本,成为全国最早发现《格萨尔》史诗的地区。
同时,青海省文联还广泛联系、团结、鼓励、引导和组织各民族文艺家和藏学界专家学者,深入农村牧区,对《格萨尔》史诗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专著、译著、集成以及各种整理本等层出不穷,并且涌现了一大批科研中坚力量,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在《格萨尔》史诗的抢救、发掘、整理、出版、翻译和研究方面,青海已成为全国《格萨尔》文化保护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份。
梅卓表示,青海省凭借丰富的格萨尔文化资源,相继建设了一批反映格萨尔文化面貌的有形文化载体或公共文化设施,如格萨尔文化宫、格萨尔博物馆等,促进了文化交流,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格萨尔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