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雍和宫大街:“慢街素院”散发古都韵味

  • 我要分享:

  “慢街素院”散发古都韵味

北京雍和宫大街:“慢街素院”散发古都韵味

雍和宫大街101号建筑风貌。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于丽爽

  公交车驶入雍和宫大街,乘客都扒着车窗往外看,变化忒大了,这街景怎么跟拍电影似的:瞧那如意门多精巧,一看就是老北京;女儿墙都露出来了,花砖砌的样式真多;还有那拱券门,是民国时期的吧;这外立面的砖墙,有丝缝有干摆有淌白,用了很多老砖,有味道……

  上个月,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顺利通过阶段验收。工程历时17个月,包括建筑风貌整治、道路交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全长1130米的雍和宫大街初步呈现“慢街素院、儒风禅韵、贤居雅巷、文旅客厅”风貌。

  图纸变实景,雍和宫大街给了我们可以触摸的古都风貌。

北京雍和宫大街:“慢街素院”散发古都韵味

修缮恢复后的如意门。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一个一个建筑研究

  雍和宫大街南起东直门内大街,北至安定门东大街(北二环),沿街两侧为平房保护区,有雍和宫、国子监、孔庙等国家级文保单位。既是居住区,又是商业区,还含交通干道。

  雍和宫大街是崇雍大街的北段,崇雍大街是老北京城的次中轴,连接天坛和地坛,对于北京老城风貌保护至关重要。而雍和宫大街项目作为崇雍大街风貌保护的示范段,肩负着样板工程的重担。

  2018年5月,雍和宫大街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一期工程启动,从北二环到国子监路口,全长约470米。一期整体设计风格以传统四合院居住风貌为主,比较统一,工程2018年7月20日进场,8月20日完工,用时一个月。

  到了二期,强调要把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貌的丰富性展现出来,这就需要一个建筑一个建筑去研究。2019年4月,二期工程施工进场了,参与各方才发现,违建拆除后,原始建筑的样貌超出想象。

  “整治前,屋顶都是广告牌匾;外立面经过一次次装修提升,贴了很多层瓷砖;还有很多二层、外接违建,根本看不出建筑原来什么样。”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孙书同介绍。墙有红砖、灰砂砖、青砖,还有蓝基砖;屋顶有坡顶的、平顶的,有灰背的、泥背的,很多都没有瓦。“普通的防水层一般不超过8毫米,这条街上有的房顶铺了十几层防水,10多厘米厚,房屋承重都变了。”

  违建全拆了之后,大家才发现,两侧的平房都是很普通的民居,不少都翻建过,有保护价值的很少。

  初版施工图与实际出入很大,怎么办?经验丰富的施工单位房修一公司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在西柏坡时期,就有一支维修队,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专门负责修缮办公住所,进京后,这支队伍划归北京市房管局管理,为中央服务。1953年,以这支队伍为基础,成立了国企“房修一公司”,也就是发展到今天的首开集团房地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它拥有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甲级等资质。全国具有此类资质的企业中,房修一公司是成立时间最早、资质最老的一家。

  设计师团队和施工团队一道,挨个建筑研究,边干边设计,不断地修改、细化施工图。

  充分利用老构件,历史感自然流淌

  雍和宫大街二期项目,特别注重对老建筑构件的保护和再利用。

  99号修缮后是一处蛮子门。在前期拆违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砖结构中有和蛮子门相似的构件,包括盘头、檐口部分。施工过程中,工人按要求对这些构件进行保护性拆除,复建时回用在相应的位置,不够的部分,老师傅按原样手工加工配齐。

  62号落架施工时,发现了老城墙砖,工人按保护性拆除要求,手工把这些砖一块块起下来,数了数有50多块。

  “雍和宫背靠北二环,这些城墙砖很可能是当年拆城墙时留下来的,居民捡回家盖房子。”房修一公司雍和宫大街项目现场负责人李燕群说,这些老城墙砖清洗以后,被用到62号的台明石和金边石位置,行人走在大街上,一眼就能看到墙根上方像腰线一样的一排老砖,残缺斑驳,厚重的历史感自然流出。雍和宫大街149号,也能找到老城墙砖的身影。

  藏医院门楼上的连珠混修缮后也回归原位;81号和83号,台明石、金边石、好头石、埋头石,用的都是原始建筑上拆下来的老构件,它们的存在,散发着老城韵味。

  拆出来的老构件也有部分因年代久远,无法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它们,又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