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医院 让600岁故宫青春永驻

  • 我要分享:

  文物医院 让600岁故宫青春永驻

  春秋时期仅有的植物纹青铜器莲鹤方壶、金代工艺大师雕刻的传神菩萨像、英国进献的升降塔钟、养心殿房梁上的宝匣……数不清的国宝通过屈峰等故宫文物医生的手焕发了新生。他们既是大国工匠,也是国宝的守护者、文明的传递者。

  屈峰

  今年9月3日,故宫博物院推出“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特展通过宋元明清不同时代的花鸟名家画作、历代手工艺人匠心卓绝的花木题材工艺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盛景。这份故宫为新中国庆生的大礼背后,隐藏着故宫文物医生们所付出的心血。

文物医院 让600岁故宫青春永驻

 

  时间回溯到70年前,伴随新中国的成立,故宫也迎来新生。如何保护好故宫里的珍贵文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的由技术修复师组成的修整组,到如今拥有160多人、涵盖技术修复与精密仪器检测的完善修护团队,故宫文物医院用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科技水平,守护着即将迎来600岁生日的紫禁城。

  中央美院毕业的屈峰,就是故宫文物医生中的一员。如今,他作为故宫文保科技部副主任,正和他的文物医生同事们一起,让600岁的故宫青春永驻。

  他的青春

  经四轮选拔 入职故宫文保科技部

  1978年,屈峰出生在陕西白鹿原。这位木器修复专家坦言,他直到上高中才第一次听说故宫,“高中同学从北京玩回来后跟我说,故宫是一个非常大的‘院子’,跟我们村一样大。我当时非常震惊,问这个院子里都有什么,他说故宫里面都是宝贝。”

  1997年,屈峰考上了中央美院,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他来到北京,就读雕塑专业。

  屈峰说,“80年代末的时候,我看了一个讲西游记故事的电影,孙悟空有句台词说要‘打上金銮宝殿’,当时我想这得是多豪华的一个大殿啊。”读大二时,他第一次走进紫禁城,看到了现实中的金銮宝殿——故宫太和殿。

  屈峰说,此后几年里,他又先后多次因看展览来到故宫参观。有一次,他在参观故宫古书画复制作品展时,一下子被书画临摹师傅们的高超技术震撼了,“当时我闪过一个念头,以后有机会来故宫上班就好了,这样就能和这些师傅们一起工作了。”

  2006年,屈峰硕士毕业后,向故宫投了简历。经过四轮选拔,他成为那一年唯一一名入职故宫文保科技部的技术修护人员。屈峰被分配到木器组,师从木器修复师郭文通。

  “那时候,看着师傅们修护老物件,我觉得很简单。但最初的半年,师傅们根本不让我碰文物。我每天先是打水、扫院子,然后看着师傅们做修复。”屈峰回忆,当学生的时候,自己经常熬夜,当上文物修护师后,每天要6点钟起床,“我经常因为起晚了没赶上班车,得打车去上班,结果一个月算下来,工资还不够打车钱呢。”

  屈峰说,在故宫最初的工作状态和自己想象的不同,当时也曾想过离开故宫到别处去工作,但半年之后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有一天,师傅郭文通找来屈峰,告诉他见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学一些本事了,“师傅给我找来一份图样,让我用一个曲线锯来把图样上的东西雕出来。”

  这是一个屈峰原以为轻而易举的工作,没想到,开始操作曲线锯之后问题来了,“越是用力气,曲线锯就跑得越偏,反而是我不较劲儿,倒能雕出来好东西。”屈峰发现,自己原以为可以驾轻就熟的文物修复,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此后的几次修复经历,更是彻底改变了屈峰的想法。有一次,修复室送来一件巨大的木塔,木塔上原有不少挂着铃铛的螭龙雕塑,但因为年代久远,约20多个螭龙缺失了。屈峰接到的任务就是为这些螭龙做出补配用的复制品。

  “没两天我就雕出一个,交给了几位老师傅。有位刘师傅看了,只是笑笑没说什么,过了两天,拿出一个他雕好的螭龙给我看。”屈峰说,他看了刘师傅雕刻的螭龙觉得很奇怪,便问刘师傅,“相比之下,我雕刻的更接近原件的大小,您为什么雕出来的小了一些?”当时,刘师傅笑着说,原件的木料外还有刷上的灰和漆,如果雕刻出来的替换品和原件一样大,等到刷上灰、漆,再和原件一比就很不协调了。“刘师傅雕出来的螭龙留出了灰、漆的量,这是一种预判,当时我就感悟到这里面学问太大了。”屈峰说。

  故宫修文物 老匠人们传授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