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零图残卷》:四幅名画背后的当代人心

  • 我要分享:

  中新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 高凯)以四幅名画切入,将笔触投向当代中国年轻人的内心体验,作为70后作家中颇具创造性的一位,马拉在新作《余零图残卷》中进行了新的尝试,界内认为这部作品打破了读者对于小说的固有认识,形成了一种颇为奇妙而可贵的“陌生感”。

 

  在这部名为《余零图残卷》的小说中,并无《余零图残卷》同名画作出现,也无点题话语,但“余零”“残卷”的画面却无时无刻不在一座可以是任何城市的城市展开,席卷其中的也可以是任何人,其情其痛也属于每一个人。

  作家借用了四幅名画,对应四个主要人物的故事:《愚公移山图》(徐悲鸿)对应陶铮语,他曾是一名刑警,见到亲手抓捕的犯人死刑时的模样,而离开警队,成了一名成功的房地产商,却难以摆脱当年未能侦破的惨案的折磨;《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对应古修泉,他大学时爱上了一个女人,慑于女方家庭的巨大财富而溃逃,成了成功的策划者、广告人,却仍旧摆脱不了金钱的阴影,无法与心爱的女人在一起;《簪花仕女图》(周昉)对应柳侍衣,她从家里逃出来,跟着大姐做了欢场女子,几番漂泊,回到故乡,成了地方头牌,越是在几个男人间周旋,越是不清楚什么是爱什么是人;《溪山行旅图》(范宽)对应顾惜持,兼有生理之伤、心理之痛,他最终在红尘之外找到栖身之所,成了一城敬仰的大师,却又卷入一城的纠葛、伤痛,成了一城爱恨的网眼。

  《余零图残卷》以四幅传世名画为引子展开故事,每章由一位主要人物登场,击鼓传花式的将故事讲叙下去。这种书写方式有一定的难度,打破读者对小说固有的认知,会形成一种陌生感,这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阅读上的冒险。

  出生于1978年的马拉在《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发表大量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选本。著有长篇小说《思南》《金芝》《东柯三录》,中短篇小说集《生与十二月》。

  对于新作的特殊写法,马拉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自己对这部作品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希望有一种创造性的东西产生于其中。

  马拉特别强调了环境对创作的影响,他表示新书《余零图残卷》开篇的芒果雨,就是他在广东中山生活场景的延伸。南方人司空见惯的道旁芒果、台风和对雪的狂热热情,对北方人来说,都有一种奇异的陌生感,这其实也是现实经验的力量。马拉作为一个在南方生活的北方人,对南方现实的观察给他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青年文学评论家季娅亚认为,《余零图残卷》所对应的正是当代生活场景,描写了一些城市中的边缘人,小说结构设计精巧,其中的人物似乎都有一种隐伤,而这种隐伤虽然是由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造成,却是可以被治疗的。

  作家刘汀认为,编辑和读者会被开篇的“芒果雨”所惊艳,正是这样突破性的开篇为整部作品奠定了基调。小说可以用“中年人的伤怀之书”来概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灵魂的空虚感,是在生活富足后内心挥之不去的忧伤和惆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