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70年 :从提出双百方针到建设文化强国

  • 我要分享:

  

礼赞70年 :从提出双百方针到建设文化强国

  从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桥》开始,长影乐团先后为700多部经典影片创作录制音乐歌曲。《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电影音乐歌曲,成为时代记忆。这是1964年长影乐团为故事片《英雄儿女》录制音乐。(资料图片)

  

礼赞70年 :从提出双百方针到建设文化强国

  “数字敦煌”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且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和彩塑的珍贵资料。30多年来,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这是敦煌研究院莫高窟第146窟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工作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

  今年6月,中宣部公布100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雷振邦改词编曲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其中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声,是中国人心中永不消逝的文化记忆。

  1949年7月,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号召一切爱国的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团结起来,广泛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由此进入“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

  “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重点发展文学、艺术、戏剧、电影等文化事业。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961年,《电影文学》发表作家乌·白辛的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讲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军民惊险的反特故事。剧本深受读者喜爱,长春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摄。

  当时在长影工作的作曲家雷振邦,擅长编写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曾创作过《五朵金花》《刘三姐》等影片音乐。接到为《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他去新疆采风,到达塔什库尔干,登上帕米尔高原,被自然景观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震撼。他还去了许多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有的在海拔4000米以上,要在风雪中徒步近一天。

  雷振邦从边防哨所塔吉克族战士那里,听到了当地广为传唱的歌曲《古丽碧塔》描述的感人爱情故事。带着对边疆军民的感情,他将这支民歌改编为电影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

  1963年影片上映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传唱大街小巷,成为经典。雷振邦用俄国音乐家格林卡的名言说:“真正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

  人民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又成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文艺作品“百花齐放”,鼓舞着人民用双手创造幸福。

  《冰山上的来客》上映这一年,25岁的杭州姑娘樊锦诗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北京、上海都可以留下,但她选择了敦煌。几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7年12月,莫高窟申遗成功后,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敦煌。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构想,运用高科技手段为敦煌壁画、泥塑和洞窟分别建立数字档案。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单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莫高窟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数字化工程十分浩大。

  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向公众开放。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可以饱览敦煌艺术的壮美。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上公布。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乔兆福,祖籍河南,儿时跟随父亲戍边,从此扎根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成立后,他们摄影、后期小组,每天都要在山上洞窟里待7个小时,拍摄并校验150张照片。耗时最长的61号洞窟,高9.8米,壁画面积756平方米,前后投入4个摄影小组20多名工作人员,两个半月累计拍摄47000多张照片。至今,他和团队已经拍摄了数十万张洞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