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翻译泰斗许渊冲:大师何以为大师?

  • 我要分享:

  这个时代似乎有很多“大师”,但其实最缺真正的大师。

  什么样的人才能真正符合“大师”这个称号?

  1931年,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9月8日,到访里格177的这位98岁高龄的老先生就是如此。

 

  相信很多人已经在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认识了他。他就是中国翻译界泰斗、“诗译英法唯一人 ”许渊冲老先生

  01

  要是李白活在当世

  也必定和他是知己

  许渊冲何许人也?

  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师从钱钟书、闻一多、冯友兰、柳无忌、吴宓等学术大家。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后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

  当今世界,在汉语、英语、法语之间灵活游走的翻译家,许渊冲乃第一人,他已出版译著120余本。

  2010年,继季羡林、杨宪益之后,许渊冲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他将中国的《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还将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等译成中文。

  他的中译英作品《楚辞》,被美国学者誉为“英美文学领域的一座高峰”。《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评价为“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媲美”。

  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华克维斯特院士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样本”。

  在节目《朗读者》中,主持人董卿说:因为他,我们遇见了包法利夫人,遇见了于连,遇见了李尔王;也因为他,西方世界遇见了李白、杜甫,遇见了崔莺莺、杜丽娘。

  1987年,许渊冲的英译作品《李白诗选一百首》出版,一生狂傲的钱钟书也由衷地评价道:“要是李白活到当世,也懂英文,必和许渊冲是知己。”

  1999年,许渊冲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虽没有得奖,许渊冲却满不在乎:“诺贝尔奖年年都有,而我们的唐诗宋词却已经流传了千年。”

  许渊冲此次到访成都,极其难得。他带着心愿而来,既要在成都看一看自己所译诗词的源头,如杜甫草堂;更重要的是,要将中国的诗歌带给全世界,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探讨翻译家与译著对城市国际化的影响——今日,在里格177的这场活动,是许老成都之行的压轴大戏。

  在里格177现场,许老精神抖擞、声音洪亮,掌声经久不息。

  “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把世界文化发扬光大。来参加这次会议,我很高兴,也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

  “我一生在钻研文学,现在还没完。我最近的工作是把英国的莎士比亚和王尔德的作品译成中文,带给更多中国读者。现在我每天工作1000字,大概一页左右。虽然还没出版,但是来约稿的出版社已经络绎不绝。”

  98岁高龄,依旧每天坚持工作。正如成都翻译协会会长曹明伦所言:“许老用一辈子的时间和心血,用翻译连接中外世界,向全世界输出中国几千年的文化。”

  每个时代都会有闪烁着大师光芒的人出现,但许渊冲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纯真,却越来越难得。他们才真正担得起得起“大师”这个称号。

  02

  打造成都的“未来城市会客厅”

  里格177吸引许多“重量级人物”来此打卡

  当下大多数人都在关注什么?关注平面媒体的娱乐版面,关注微博热搜,关注朋友圈里刷不完的假消息。范冰冰的分手要管,林志玲的结婚也要管,一言不合就吵成一团,毫无营养的内容,还能获得成千上万点赞。

  有时候会觉得很可悲,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只有两条路,一是娱乐至死,一是娱乐至傻。

  19世纪,尼采曾振臂高呼“上帝死了”。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是否也要质问:人文精神是否已经死了?

  那些真正闪着智慧光芒的、代表人类精神理想的东西,覆上了厚厚的灰尘,逐渐被人遗忘。

  一个浮躁的时代,尤其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正是里格177一直倡导的理念。

  正因为如此,里格177仿佛有一种魔力——尽管我们的景观改造工程还未完成,但已经吸引了许多名人大腕来此打卡。

  包括“联合国和平大使”、亚洲最知名的艺术家方力钧,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何多苓、郭伟、俸正杰等等,以及今日到访的许渊冲老先生。

  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品牌和企业家慕名而来,在这里举办高雅的圈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