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8月30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倪忆雪)四五十年前,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一群活力四射的青年,将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一座丝厂;四五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追忆往事,感恩经历。
“你还记不记得这张照片,当时丝厂赶工大生产,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我们忙里偷闲去……”原红旗丝厂职工何跃进与包奎元看着桌上泛黄的老照片,想起往事,笑得合不拢嘴。
职工在工作中。受访者提供
1977年红旗丝厂先进生产者合影、1978年改革知识抢答会合影……保存着这些珍贵照片的是当年负责宣传工作的何跃进。如今,已年过六旬的他,为当年“救下照片”的决定感到非常高兴。
“红旗丝厂没了,照片我得好好保存,就等着像今天这样的日子,可以拿出来给厂里的老职工回忆。”何跃进说。
缫丝业是德清的传统工业,早在1914年,德清便开始创办缫丝厂,成为著名的“湖丝”产地。1975年,何跃进高中毕业被分配到红旗丝厂,与他一起的还有另外11个表现优异的青年。
职工在生产线上。受访者提供
“那时候,能进红旗丝厂可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许多人想进去做个临时工都不容易,更别说是直接分配做正式工了。”回忆几十年前的场景,何跃进脸上满是骄傲。
当时,红旗丝厂与其他三家国有丝厂占据德清财政收入的60%,职工待遇远远超出当时社会的平均水平。1980年,红旗丝厂改名德清丝厂,引进首批自动缫设备。
“那一年,丝厂的生产方式从人工‘立缫’变成了机械‘自动缫’,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丝厂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何跃进等人还记得,当时,一部分人被厂里送到外面培训,一部分则是在厂里安装设备、保障后勤。
“你看这张照片,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生产车间。这位短发的女职工叫徐惠丽,因为缫丝技术好还获奖了。”包奎元摩挲着其中一张照片,思绪飞回了1982年,“当时厂里给她提高了近25%的工资,每个月涨了7块7呢。”
2000年底,德清丝厂破产重组,由台湾商人收购更名。那一年,企业改制变私人,大批员工相继离任。“我记得特别清楚,原来一个科室60多个人,到那一年只剩下十几个。”包奎元说,看着偌大的办公室一点一点被搬空,那个场景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下,曾经家喻户晓的“红旗丝厂”终是逐渐失去光芒,淡出人们的视野,一步步走向衰弱,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一张张照片,一段段回忆。回想起在红旗丝厂那段峥嵘岁月,老人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一晃而过,岁月的潮汐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却带不走留在他们内心的炽热情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