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录着廿八都脚步的轻重,心路的短长
浙江四条诗路上的新诗美文来了
“总有一种美适宜放逐,一半是翡翠,一半是火焰……”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浙报集团旅游全媒体中心承办的“诗心自在”2019“诗画浙江”全国诗人作家重走诗路活动8月25日启动之后,当天下午,来自全国的诗人作家们就踏上了诗路旅程。
在历代文人们走过的四条诗路上,诗人作家仿佛感触到了古人们在山水之间获得的灵感。这两天,新诗美文不断涌现。
“圣地羲之今又来,竹修鹅白动心扉。由兹书法多营养,铁划银钩天地回。”在绍兴兰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褚水敖有感而发。
诗人作家重走浙东唐诗之路的第一站在绍兴,从柯岩、鉴湖、鲁镇到兰亭、大禹陵。就在兰亭景区鹅池边,褚会长即兴作诗。一路上,褚会长还在给大家科普绍戏和越剧的区别,他是在戏曲的氛围里长大的,北大求学期间也都有上台表演过越剧、绍戏,“绍戏高亢激昂,越剧更加柔婉”,介绍之际,还给大家演唱了一段龙虎斗。
钱塘江诗路的第一站则是在衢州廿八都镇。天刚亮,诗人、作家、摄影师们都已经起床,去镇上寻找晨光。“……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录着廿八都 脚步的轻重,心路的短长 每一个身影在接力着廿八都 花开花落般的提问,以及风轻云淡的日子……”诗人彭文斌游览廿八都后感慨良多,做了一首题名为《致廿八都的一个清晨》的诗。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沿着诗人孟浩然的足迹,瓯江山水诗路的第一站来到了丽水。丽水这座坐落在浙西南的“人家”从古至今都向我们展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且推陈出新,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标志。
“古堰画乡有薄雾轻幔的田野阡陌,有炊烟袅袅的乡村院落,有泊于江畔的小舟与石板雨巷,这里所蕴涵的宁静与和谐就像一幅天然的线描画。看着这幅画里古朴的建筑,听着堰口的水声,是会让人忘记疲倦的。”茅盾文学新人奖获得者,自由作家、画家祁媛沿着瓯江畔,踏上古堰画乡的石磨步道后,有感而发。
古堰画乡分别由“古堰”与“画乡”组成。建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堰以及大量古遗址,古村落,乃至古樟树群形成了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风貌。而画乡的名号来由源于其优越的艺术创作环境,造就了艺术家们的桃源仙境,也衍生出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东晋文学家、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游船停靠在石门洞,诗性大发,留下千古名句。慕名而来,浙江大学特聘教授、数学博导,诗人、作家蔡天新迫不及待地让导游带去谢灵运题词处。他感慨:“没有谢灵运就没有唐诗之路,李白、王安石等文人墨客都是为了追寻谢公的足迹而来。”
另一边,在大运河诗路上,摄影师顾正华对新市古镇的烟火味情有独钟,一大早他就捕捉到了很多镜头:夫妻早餐店的忙碌、美女遛京巴狗、老人河边聊天、花格窗里的老婆婆在做家务……都是他眼里市井小民的焰火生活。他说:“江南,韵是特色。遗憾的是,毒辣的阳光破坏了水乡的韵味,要是烟雨蒙蒙的,就更好了!”
据悉,全国诗人作家重走诗路的旅程将从25日持续到29日,他们将为浙江的四条诗路写下新的诗篇,为浙江的诗路文化增添更多文化内涵。(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