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 我要分享:

  上海书展·讲座丨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上海书展期间,上海三联书店主办了一场《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新书分享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沈奕斐向读者介绍了本书背后的研究。通过分享书中的家庭故事,她讲述了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个体家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方法。

上海书展: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

  沈奕斐在新书分享会现场。“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沈奕斐首先介绍了这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她在研究中发现,我们家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最后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她觉得作为一名学者,最重要的工作只有两项,一是把生活升华为学术,把生活背后的逻辑总结出来,二是把学术翻译给世界,把学术里面枯燥拗口的理论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本书中的研究是从2006年开始的,当时她已经是复旦的老师,开设家庭社会学的课程。当时流行的一个理论是,中国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核心家庭的理念,成年子女跟父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所以家庭会越来越小,我们会以小家庭为单位来组织我们的生活。在2006年的时候,这几乎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很多研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然而沈奕斐意识到,她自己就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作为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一结婚她的父母就来一起生活了。她当时的疑惑是,既然这个社会已经以核心家庭为主流了,为什么她会和父母住在一起,她的家庭是不是有着特殊的地方?这是她当时特别想要讨论的话题。

  沈奕斐发现,跟老人住在一起,就会出现各种矛盾。不要说婆婆了,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都会出现很多矛盾,从说话嗓门大小开始就已经有不同的认识,包括各种行为——几点钟应该睡觉,几点吃饭,应该吃到什么程度,全是问题。她当时感到很困惑,为了解决跟父母住在一起到底怎么办才好的问题,她决定做个研究,最早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父母住我家”。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都非常紧密。据统计,在上海如果家里有第三代的话,父母每天来家里的比例是70%,每周至少有一天到子女家里去和每周去三天的加起来,比例是91%。也就是说,如果有第三代的话,代际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在这个过程中,沈奕斐认识到,“父母住我家”不仅仅是上海或者城市里面某一小部分的家庭生活,它几乎是当下中国家庭中绝大部分的问题所在。和过去不一样的是,过去我们住在父母家,父母是老大,但现在的老人们很悲哀地发现,过去40年是老人的权力不断下落的过程。这本书中间有专门一章讲,今天年轻女性拿到的权力,并不是来自于男性,而是来自于老人的让渡。而权力的让渡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谁在你家》 第一、第二章是学术对话,后面几章就在讲家庭的这种模式带来的各种问题。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这是谁的家?谁说了算?

  研究发现,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他们都有很清晰的“这个家是谁的家”的概念。一般来讲老人到子女家里面去,这个家就是子女的家,但是老人在自己的家里面,那就是他的家。沈奕斐说,这项研究对她自己的人生影响特别大,她在自己家里就跟妈妈讲,“到了这边你尽可能的听我和我先生的,你也不用承担责任,万一出错了那全是我的责任。”而当她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先生的老家,她就开始不发言,不做主,“当我去尊重他人的权力的时候,反过来他人也会这么做的。”

  沈奕斐进一步介绍说,在做文化研究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对错,老人的经验不见得一定是错的,年轻人的经验也不见得一定是不合理的。她讲了一个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她生老大的时候是在上海比较好的一家产科医院,生好以后她婆婆就跟她讲,小孩子出生要包蜡烛包, 但医生告诉她说小孩要自由的发展,不能包起来,她就跟婆婆争吵,说你不要用这种老一辈的东西来告诉我该怎么做,我的孩子要自由的发展,不能包蜡烛包了,她先生也坚定地站在她这边,她婆婆就有点伤心,因为她原来是接生婆,在这方面她有非常多的经验,她就觉得别的都不听我的,为什么连这个都不听我的。但沈奕斐觉得医生讲的是科学,现在的小孩子都不包蜡烛包了。但是,她的老二是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妇产科医院出生的,孩子生下来以后,医生给了她一条被单,告诉她要把孩子捆一捆,她一看,这不就是老家的蜡烛包吗?她很奇怪,不对啊,他不是要自由发展吗?他要动,你怎么能把他给绑起来呢?医生说,如果你不会游泳,一下子把你扔到水里,是不是会手脚乱抓?小孩子也是这样,他在子宫里是紧紧地被包裹住的,如果他刚刚出生的时候,你把他裹一裹,形成某种模拟子宫的环境,他就会有安全感。医生说他们做了很多对照实验, 发现被裹起来的孩子,晚上睡眠就会好;孩子晚上睡眠好,产妇就睡得好;产妇休息好,奶就产得多;孩子睡得好,吃奶的力气就大,下一次吃奶就可以吃很多,然后继续睡得好。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到两个礼拜以后,你会发现你裹不住孩子了,那时候再放开让他自由活动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