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云中记》引文学界关注:与《尘埃落定》形成遥远而美妙的呼

  • 我要分享:

  中新网成都8月16日电 (记者 贺劭清)“这部小说的辽阔和深刻性在于,它借一场万众关切的地震,书写世道沧桑和文明演进。每一种文明的渗透,可能带来进步,必然造成失去。”作家罗伟章16日下午在成都表示,《云中记》是一本谢罪之书、谅解之书、宽恕之书,与《尘埃落定》形成遥远而美妙的呼应。

 

  当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和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阿来《云中记》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研讨会上,多名作家、评论家们从思想价值到艺术特色等多个方面发表了对《云中记》的见解。

  据了解,《云中记》是作家阿来以汶川特大地震为背景的小说。这本小说讲述了地震后,四川一个藏族村落在政府的帮助下,整村搬迁至一个安全的地方,村里祭师以自己的方式去照顾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亡灵的故事。

  在评论家苏宁看来,《云中记》是阿来藏区乡村三部曲中最少民间故事、传奇,写得最实的一部,但读时仍能感受到荡击心底的那么一种力。这种力量来自阿来生长的故乡,它不是漂浮在高空俯瞰众生的神的性,而是来自这个川西北高原大裂带的底层深处。

  作家蒋蓝回忆,去年四川省作协举办“名家看九寨沟”笔会时,阿来曾感叹,汶川特大地震十年过去了,面对车载斗量的“地震文学”,大家可能记不住任何一篇。原因很复杂,更多的原因,恐怕在于我们的作家没有面对灾难的能力,不具备直面灾难的洞察勇气。

  “很多作家对于山河巨变造成的乡村迁移,总是持批评态度,但《云中记》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蒋蓝表示,《云中记》通过描绘传统世界与现代世界之间隔断的突然性打破,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反思。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从《云中记》的书写风格中,提出“神性写实主义"概念。他认为,阿来通过祭师阿巴与地震亡灵的对话,深刻表现人与大地、人与鬼魂、人与村庄、人与内心世界的多重关系,描写了灵魂与死亡的独特艺术存在方式,以祭师视角观察和体悟地震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情感震憾,云中村的悲痛与最终消失,给人以强烈的存在冲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