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国产动画片更有“中国味”

  • 我要分享:

  上映不到三周,票房直破36亿元人民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点燃电影暑期档。在打破《疯狂动物城》创下的全球动画电影的中国市场票房纪录后,《哪吒》不仅观影总人次破亿,也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国产动画电影最高分,被称为新的“国漫之光”。

  电影《哪吒》以《封神演义》为故事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它在口碑与票房上的双赢,再度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也回答了国产动画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时代命题。

  不只是《哪吒》,“中国风”已成为近年国产动画的创意源头,“中国味”成为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以小说《西游记》故事为蓝本,《大鱼海棠》以庄子《逍遥游》思想为创意原点,《白蛇:缘起》在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它们并非照相似地再现传统文化,而是找到与当下观众的共鸣点,赋予契合时代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作品与观众与时代同频共振。

 

  一些国产动画将经典故事放置在当代语境下改写。在《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中,孙大圣、白娘子、哪吒被塑造为当代人的形象: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孙大圣,被重塑为一个经历重创后萎靡不振、又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形象,白娘子在爱与不爱之间优柔寡断,品行顽劣的哪吒最终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少年。新编故事观照当下观众的价值追求,影片中的孙悟空解除封印重获齐天大圣身份,疏解了当下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焦虑感;白娘子觉悟后主动到人间寻找阿宣,展示了女性自我存在的价值和现代爱情观;百姓消除对哪吒的误解,回答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在这样的人物重塑和故事新编中,孙悟空、白娘子、哪吒走出传统,成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能走进观众内心、赢得共鸣的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困顿与奋起,真实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追求。

  创作者们积极应对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给观众带来视觉盛宴。《大鱼海棠》创造纯净唯美、大气典雅、亦真亦幻的诗意空间,令人赏心悦目。《大圣归来》《白蛇:缘起》搭建玄幻世界,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感。3年、100次的人物造型、1318个特效镜头、全国60多家公司1600多名制作人员等数据,记录了《哪吒》在视觉技术方面的努力。人物造型也一改以往的风格,突出互联网文化中“萌”的特征。《大圣归来》中的小和尚江流儿和《哪吒》中的哪吒,分别以“呆萌”“凶萌”的形象出现,让受互联网文化影响的观众群体倍感亲切。

  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同时,国产动画广泛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增强自身的创造力和感染力。视听语言上,《大圣归来》的山间追逐一段借鉴了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丁丁历险记》,《大鱼海棠》嫁接了日本动画的视觉呈现形式。人物塑造方面,《哪吒》中哪吒的命运和日本动漫形象火影忍者有颇多暗合之处。叙事上,《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哪吒》借鉴了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英雄之旅。这些作品打破上世纪动画电影中常见的主人公扁平、刻板的形象,通过克服障碍、完成自我成长,展现“人物弧光”,让人物变得丰满可信,把积极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优秀传统文化曾经涵养了中国民族动画,孕育出《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力作,造就了国产动画的高光时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今天,《哪吒》等影片立足传统经典,观照现代人的生活,并广泛汲取多种文化的营养,在保持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让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语境,迸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让人看到“国漫崛起”的希望。

  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大命题,也是当下电影创作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这方面,《哪吒》等国产动画做出了积极探索,观众给予了热烈反馈,但依然有可拓展的空间。我们期待更多国产动画不仅有“中国味”更具“中国魂”,期待涌现更多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