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8月3日电 (叶秋云)经过8场比赛、数百名喜娘的激烈角逐,第四届中华喜娘大赛总决赛8月2日晚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影剧院拉开帷幕。
喜娘,也叫“伴房嬷”,是福州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在嫁娶的时候都会邀请的传统角色。她们通常是女性,能说会道、善于应酬,主要职责是指引安排结婚时候的各项传统礼仪。
“中国喜娘看福州,福州喜娘看闽侯。”2017年,由闽侯县申报的喜娘习俗入选第五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布决定,命名闽侯县为“中国喜娘文化之乡”。
第四届中华喜娘大赛总决赛选手亮相。吕明 摄 叶秋云 摄
来自闽侯县的参赛选手林鑫露告诉记者,这是一个给新人送开心、送祝福的职业,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变得特别好。作为喜娘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希望通过参与此次比赛,传承家族使命的同时,更好地发扬喜娘文化。
2010年,福州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首开先河,举办了第一届喜娘大赛。为了将赛事范围拓展到更多地区,并通过赛事加强地区间的传统文化交流,本届喜娘大赛更名为“中华喜娘大赛”,向全国各地的喜娘发出邀请。
经过激烈角逐,参赛选手谢情情获得第四届中华喜娘大赛冠军,林鑫露、余碧华分获亚军、季军;其余排名第4至10名的喜娘获得“十佳喜娘”称号。
来自闽侯县的参赛选手林鑫露在比赛中。吕明 摄 叶秋云 摄
来自香港的欧惠芳此次获得特别表演奖。她介绍道,在香港,“喜娘”叫做“大妗姐”。香港婚礼一般为“中西合璧”,在同一天的上午举行中式婚礼,晚上进行西式婚礼,“大妗姐”是中式婚礼的婚礼顾问。
从事相关行业已有16年时间的她初次来到福州,是希望与当地喜娘们相互交流、学习。欧惠芳笑说,福州的喜娘会营造现场气氛,到场的主宾都很高兴;而香港的大妗姐比较讲究礼仪。她希望,以后可以在福州开班,教授喜娘和大妗姐文化,弘扬中式婚礼文化。
本届大赛评委组代表、福州民俗专家方向红表示,本次大赛,从内容、形式、选手水平上看,比往届均略有提高,说明喜娘文化这几年各方面的努力下,在方方面面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这是非常可喜的”。
同时,方向红也指出,福州喜娘文化历史非常悠久,是一种非常本土、草根的民俗文化。如今,它被提升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往后的道路上,更需坚持传统的、民间的、草根的部分,同时,做一些创新,穿插一些现代婚庆文化,比如:敬老爱幼、勤俭持家等。
本次比赛由闽侯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闽侯县文化馆、福州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闽侯县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