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人类想象力天花板的科幻巨作

  • 我要分享:

  触摸人类想象力天花板的科幻巨作

  科 幻

  作为地球的最高智慧生物,人类一直在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人类文明究竟是自然演化,还是更高级文明的一场实验?宇宙文明演化的终点又在哪里?

  作为阿瑟·克拉克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就是一部关于人类自身和太空作出的终极而恢宏的构想。克拉克运用其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充满哲学的思考方式,探求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类与人类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并对人类最根本的三大哲学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作出了恢宏构想。

 

  小说开始于300万年前的非洲,那时的史前猿人还不会使用工具,处于食物链的低端。在猿人将要灭绝之际,一块神秘石板降临这里,教会猿人使用工具以猎杀动物获取食物,促使猿人向人类进化。300万年后,被这块石板促成进化的人类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发掘出另一块同样的石板,被命名为TMA-1。TMA-1的发现,让人类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宇宙仅有的存在,宇宙中还存在更高级的外星文明。石板在出土后朝着土星发射信号。人类跟随信号的指引前往太空的更深处,并企图在那里找到太空和自身的答案。

  《2001:太空漫游》自19世纪八十年代引进中国以来,影响了几代中国读者,刘慈欣、韩松、吴岩、陈楸帆等科幻作家都是它的拥趸。刘慈欣不止口头上崇拜,还多次在作品中向本书致敬。在《三体2:黑暗森林》里,刘慈欣写道:“两个多世纪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的小说《2001:太空漫游》中描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边,其长度比例是1∶4∶9,以后,不管用什么更精确的方式测量,穷尽了地球上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方碑三边的比例仍是精确的1∶4∶9,没有任何误差。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此次为纪念人类首次登月50周年,本书再度引进出版,足可见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正如月球车玉兔二号在其官方微博提及《2001:太空漫游》时所说的:“正是这些想象,为探月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和好奇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