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精品展亮相国博 一览万里同风丝路与共
中新网北京7月9日电 (记者 应妮)“万里同风——新疆文物精品展”9日亮相国家博物馆,展出共计191件(套)精品文物,其中包括先秦时期的彩陶、青铜器、金器、木器及毛织品;汉唐时期的锦绣丝绸、简牍文书、官府印信、彩棺、泥俑、钱币、饰品、各种点心、生活器具,以及佛教艺术品等,《国家宝藏》第二季来自新疆的两件文物“绢衣彩绘木俑”“彩绘伏羲女娲绢画”都在此次展览中向观众展示。
由于新疆地区气候极其干燥,因而在这一地区出土的文物中包含很多中原地区罕见的有机物,如纸张、锦绢、木俑等。也是从这些文物中可以看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枢纽、东西方文化交流汇聚之地,新疆自先秦时期即与中原内地保持着密切联系。
明星展品之一的唐代绢衣彩绘木俑 刘桐 摄
展览分为“丝路雏形”“丝路华章”“丝路梵音”三个部分。作为明星展品之一,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06号墓的唐代绢衣彩绘木俑,曾作为新疆的代表文物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该女俑头部为木塑彩绘,身躯以木柱支撑,胳膊用纸捻制成,呈侍立恭候状。发束高髻,头微向左侧。面部描绘花钿。身着团花锦上衣、黄底白花绢制披肩。下穿红、黄相间竖条曳地长裙。一派高贵、典雅、艳美的姿态。
据介绍,206号墓是高昌左卫大将军张雄与妻子的合葬墓。该墓中出土了一批木俑,大多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而“彩绘伏羲女娲绢画”由三片原白色绢缝合,彩绘伏羲女娲,二人上身相拥,下尾相交。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一共展出了三件同题材绢画,细看之下有的伏羲女娲的面部特征被描绘成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于志勇说,这种题材残片在吐鲁番地区古墓中多有发现,“一般出自夫妻合葬墓,用木钉钉在墓顶上,少数则折叠包好放在死者身旁。唐朝时期,由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繁荣,伏羲女娲始创人类的神话传说也流传到了边疆地区,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他介绍当年在阿斯塔那发掘了四十多座墓葬,其中大部分是唐代墓葬,大约六成以上的墓葬都发现过绢画伏羲女娲像,有的墓葬一次就随葬三件。这样的丧葬习俗显示了西域少数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石窟壁画还原效果 康岩 摄
最著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此次没有出现在展览中也引起记者疑问。于志勇解释,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文物之一,目前原件精心保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国家文物局在2000年根据各方需求,请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制了三件,其中一件正在国家博物馆的“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展出,一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展出,另一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制的技术要求上来说是严格按照原物、原大、原色和原品相。
此外,展览还配合以石窟壁画还原及视频、投影等多媒体展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古代新疆缤纷灿烂的历史文化。据悉,展览免费开放,将持续至9月9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