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坡庙会升级扩容,打造文商旅融合新高地
塔坡庙会升级扩容,打造文商旅融合新高地
为传统民俗活动注入时代气息
市民争相用打上来的塔坡水沐手。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起水啰!”随着一声响亮的口令,穿着古服的塔坡原住民泰叔,以传统竹篙打水的形式,将装满木桶的塔坡井水徐徐取出,倒入到古时传水专用的铜磬里。井水通过多个方阵的传递,汇聚到舞台中央,寓意“塔坡水长流不息,润泽万物”。
7月6日—8日,己亥年六月六塔坡庙会暨2019佛山初地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在祖庙街道举行,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传递塔坡井水的活动为庙会注入了丰富内涵。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塔坡庙会从原来1天升级为3天,并恢复传统的墟市、广耀戏班唱戏等活动环节,通过系列精彩活动提升佛山市民对佛山初地的认可和推崇,以文化人,以文聚人,推动文商旅融合,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 孙景锋 阎锋
通讯员 余进荣
深挖水文化与佛山的历史渊源
“塔坡古迹,源远流长。古井永赐甘泉,牧唱长留遗风……”8日下午,“塔坡滴水,感恩佛山”祈福活动在塔坡公园举行,6个装满塔坡井水的铜磬经过重重传递后,来到舞台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广东省非遗传承人小神鹰上台,以激昂的语调宣读《塔坡诵文》。
随后,在数百名工商、文化界代表和街坊的共同见证下,井水汇聚到舞台中央,寓意“塔坡水长流不息,润泽万物”。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佛山古称季华乡,至唐贞观二年因塔坡而得名“佛山”。而塔坡井,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水源千年不断,井水长流不息,滋润万物,见证着佛山的历史与辉煌。
佛山市非遗保护委员会专家、民俗专家梁国澄介绍,古代的佛山河道纵横如织,水网星罗棋布。在河道两岸形成的岭南商业中心,以冶铁、纺织、制陶、中医药四大支柱行业为主的产业链,对佛山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水哺育了佛山古镇,成为孕育粤剧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商贸文化的源泉。依赖发达的水路网络,佛山成为四大聚和四大名镇之一,佛山因河而富,因水而兴,可以说,佛山过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佛山人民与水相依的历史。
为了挖掘水文化与佛山历史的渊源,为传统的民俗活动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从去年的塔坡庙会开始,传递塔坡井水的活动就成为塔坡庙会的重头戏,主办方希望通过取水活动,号召佛山人要牢记先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长怀感恩之心,永怀奋斗之志。
溯源佛山初地传承优良传统
作为佛山初地,塔坡庙会是佛山历史上最著名的民俗活动之一。据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六月初六日,凡列肆于普君墟者以次率钱演剧,几一月乃毕。”每逢这个节庆,但凡是在普君墟一带做生意的人家,都会集钱筹资,广邀本地戏班合众参演,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典,附近几条街都装饰成了花街,贺诞活动最长的延续整个月。但由于历史原因,塔坡庙会一度中断。
为了弘扬传统民俗文化,2016年禅城区举办了首届塔坡庙会民俗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2017年、2018年,塔坡庙会民俗文化活动围绕饮水思源、寻根佛山、工商立市等主题,广泛邀请民俗专家、非遗传人,讲述佛山故事。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塔坡庙会进行了全面升级,从原来的1天拓展到3天时间,通过恢复历史记载的举办墟市、广邀戏班唱戏等传统庆祝环节,配合徒步、骑行、公开课、文创、汉服展示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一辈关注、了解佛山初地,不忘初心,饮水思源;颂扬佛山先辈们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将这项深入民心、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继续传承下去。
“通过对塔坡庙会进行升级,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做大做强,以此彰显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佛山民俗文化专家梁诗裕此前连续3年为塔坡庙会撰写和宣读祭文,对于塔坡庙会的变化,他认为是传统民俗活动与现代城市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果。
“历史上塔坡及周边的普君等区域工商业发达,是佛山三墟六市之首,是农业时代佛山工商业文明的象征。”通过对塔坡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他希望能够唤起佛山的城市精神,传承优良传统,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打造岭南文化重要展示窗口
传统狮展演《百鸟归巢》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蔡李佛展演《鸿胜武学世代传》展示佛山武术的刚柔并济,还有佛山粤剧非遗传承人梁智理演绎粤典雅《赵子龙催归》……一系列独具岭南文化特色的非遗节目在8日下午的活动中轮番上演,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