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后到00后,二十位作家书写童年(2)
不知有多少次,雨后,我们去寻找水牛儿(北京称蜗牛叫“水牛儿”),把它放在石板上,或者捧在手心上,小伙伴们围着它开始唱:“水牛儿,水牛儿……”那歌声是呼唤,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蜗牛壳的出口,等待着水牛儿探出头来。说起来也真怪,几乎每次我们都能看到水牛儿慢慢地伸出犄角来。它左顾右盼,小心翼翼地探身走出壳子。见它开始向前爬着,我们更加大声地唱起来。就在那一刻,在我们柔和的歌声里,它开始大胆地往前爬着。我们不会伤害它,我们自以为它听懂了我们呼唤它的歌声。我们真的不会伤害它。我们常常会把它送到一面墙上,让它自由自在地顺着墙面向上爬,一直爬到我们够不着它的地方。在我们的歌声里,每一只水牛儿都会变成小精灵。这就是童谣的魔力!
三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们常常听见老奶奶唱这样的童谣: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着喊着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吗呀?
点灯,说话儿,
熄灯,做伴儿,
明儿早晨起来梳小辫儿。
北京胡同各家各户的门墩儿,我倒是很熟悉,但“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事儿,小小子儿们并没有切身的体会。听这首童谣的时候很快活,特别是对有了媳妇可以帮助“早晨起来梳小辫儿”这一句最感兴趣。那时候,很多小小子儿后脑勺都梳个又细又长的小辫儿,据说这叫“命辫儿”,可以拴住性命,病魔抢不去,能健康顺利地长大。
这首《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其实大人最喜欢唱。这首童谣可以说是一首“哄孩儿歌”,多是奶奶抱着小孙子唱。一边唱一边晃动着怀里的小娃娃,也不管孩子听得懂听不懂,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唱,寄托着老一辈的期望:早娶亲,早生贵子。老人在愉悦着孩子,也愉悦着自己。
在我的印象中,女孩子很少唱这首童谣。男孩子虽然有时候也唱,但多是用来调侃别的男孩子。在一般大的男孩子看来“哭着喊着要媳妇儿”绝对是一件羞羞答答的事情,他们不会承认自己“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样的事。但是,歌唱这首童谣,无疑又是对男孩子女孩子性别意识的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