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2.0 博物馆冲破“四堵墙”(2)
国家宝藏衍生业态总负责人、北京物喜堂文化有限公司CEO张淼觉得,做文创产品不可避免地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选择,“有重合很正常。”但同样的水杯外观上如何设计,就要费思量。而这也是当下博物馆文创最大的竞争力——IP设计。
“我们需要独特的,贴近年轻人生活的产品不断涌现,设计创意就显得尤为重要。”张淼认为,目前文创领域的发展急需设计方面人才。“但很多时候,人才找不到我们,我们也找不到他们,就会失去很多创造价值的机会。”
有行业人士认为,新文创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设计”,但这种设计不是单纯的外表上“美”、“有意思”,还要有精神内涵,要内在和外在相统一。张淼发现,现在许多博物馆在文创领域上虽然迈出了一大步,但还是有保守和局限的部分——缺少对热点的敏锐度,缺乏跨界思维。
一些年轻人发现,尽管陕西博物馆的唐妞形象一下子会让人联想到最近热播剧《长安十二时辰》,但在这部剧播放的时候,还没有在相关的平台上看到和唐妞相关的产品介绍。庞雅妮告诉记者,在该剧播出时,博物馆的微博上推出过唐代文化的文章,但没有在外部播放平台推广唐妞产品。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还是走着‘四平八稳’的路子,我们应该更积极地开展合作,去发掘产品中的文化元素,找到自己的文化特色,朝公众走得更近些。”在庞雅妮看来,目前许多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完全被挖掘和开发,产品的丰富程度还远远不够。张淼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不只是帆布包、水杯,家具这样的“大物件”里也可以加入文物元素。
在开发国家宝藏文物IP的过程中,张淼发现,之前是博物馆找品牌商合作,现在许多品牌商主动找到博物馆合作,双方合作的热情越来越高,但对于合作的“节奏”,有的企业还把握不准确。比如中秋节的合作,公司在半年前就已经和品牌商制定了产品,但最近还有食品商找来要求合作。“品牌商必须要合理规划自己的产品开发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