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两大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的三结合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美育教育新模式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做好新时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大学护理学院积极探索美育教育新模式,不断融通两大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提升,探索了专业教育与美育教育的“三结合”新模式。
一、课程教育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美育教育,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美育教育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感和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推动专业教育与人文关怀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护理的本质和核心,人文关怀已经成为护士的专业核心素养之一,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将思政教育、人文关怀和科研创新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将培养具有“科学、人文、创新”理念于一体的德医双修护理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专业课程中不断融入美育元素,将护理人文修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们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美的护理操作、良好的护患沟通场景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修养。例如,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强调护理操作的规范美、动作的轻柔美;在护理心理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关爱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传递美。重视人文关怀教育,不仅是时代赋予护理学专业教师的特殊任务,更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以美育浸润课堂,发挥教师职业的美育功能,有助于全员美育意识与美育素养的提升。
打造护理礼仪教育精品课,增强学生审美意识。为进一步增强护理学院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礼仪教育是护理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同学们通过学习《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体会了护理礼仪的重要性、基本规范和具体要求,包括仪容仪表规范,如着装整洁、发型得体;仪态规范,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等;以及语言沟通礼仪,如使用礼貌用语、倾听技巧等。河北大学护理学院不断完善教学育人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特点,将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以美育浸润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核心素养,也让同学们通过生动的实习锻炼,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使学生们的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
在实践教学中知行合一,不断传承传统美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不断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为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关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将老年护理学的课堂移入养老院,通过日常与老年人们的朝夕相处厚植爱老孝亲情怀。在2023年底,还为接力陪护的百岁老党员李孟华举办了百岁生日讲党课——河北大学护理学子聆听百岁老人李孟华的声音,为奶奶筹办一场隆重的生日礼,这位“00”后的老党员为“00”后的学生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护理学子的美育修养,传承了中华美德,李孟华奶奶身上的奋斗精神引领着当代学子勇担时代使命。
二、社会实践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实现课堂内外的良性互动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提升群众健康卫生素质为使命,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影响深、覆盖广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亲眼见、亲耳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乡村、在田野、在街道、在城镇,防艾宣讲团、结核病防治宣讲团、乡村振兴卫生医疗科普宣讲团等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采访、亲身体验等方式,将医学生使命担当的足迹踏遍基层角落,感受乡村振兴的历史伟力,深入农村与非遗传承人接触,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体悟乡土美育教育,感受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在赴石家庄井陉县的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向“井陉拉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虚心求教,学习了庄旺拉花舞蹈和南正拉花舞蹈,他们积极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的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了对井陉拉花艺术价值的挖掘、整理和研究,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手段扩大了井陉拉花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美育贯穿到日常生活当中,聘请保定府内派太极拳传承人担任辅导员,所带班级连续400天晨跑,练习太极拳,相关事迹被学习强国报道,在保定市养老院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与老人们一同练习八段锦、太极拳,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拓展发扬美育的现实路径,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建设人人美育的育人环境。
这一系列社会实践的开展,也是护理学院美育教育强化的成功尝试,护理学子的美育素养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培植。将以美育人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实现社会实践与美育教育的更深层次融合,将育人的手段最优化,育人的效果最大化。形成了“健康科普短视频”“公共卫生知识宣讲”“心肺复苏与AED培训”“大型公共活动应急保障”四位一体的多面向实践育人体系,推动护理学院学生提升向美向善的意识,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志愿服务与美育教育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与品格修养的双向提升
为提升护理学生的美育素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河北大学护理学院在保定市博物馆及关汉卿大剧院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学生们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在艺术场馆进行开展志愿服务,不断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操作技能,检验学习效果,为广大观众提供生命健康应急救助,不断完善文化场馆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学校与文化场馆育人的双向互补和合作共赢。积极在文化场馆为工作人员开展心肺复苏与AED急救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大型公共文化场所工作人员的急救处突能力,获得晋察冀边区纪念馆、元中都博物馆等7所博物馆的感谢信。
学生们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免费观看关汉卿大剧院的各种演出与保定市博物馆的艺术展览,实现了学院与公共文化艺术场所的双向互动,搭建优质平台引导学生逐渐走进艺术场馆,感受艺术熏陶,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促进美育成果互鉴。
护理,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以精湛的技术治愈身体的创伤,更需以无限的爱心与美感,抚慰心灵的疲惫。美育教育,正是那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通过美育教育让学生们不断提升认识—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操作,而是充满了温情与关怀的艺术展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护理学院通过专业课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与美育教育的融合不断提升护理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护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护理学生的同理心与人文关怀。为培养具有高尚医德、精湛技艺、深厚人文关怀的护理人才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护理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塑造灵魂和品格的过程,期待美育教育的进一步开展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人文情怀的护理专业人才。
(赵辰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