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良渚遗址考古: 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2)

2019-08-19 13:01作者:采集侠

  玉琮、玉璧、玉钺……来自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良渚文物正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良渚玉器系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殷商,乃至《周礼》中“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规定。中国人爱玉、佩玉之风可谓源远流长。

  良渚遗址彰显今人的求索与敬畏

  197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在良渚当地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各类遗址270余处,7次获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度荣膺中国考古学界的最高奖项——全国田野考古一等奖。

  目前,良渚大遗址考古形成了适合它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广泛使用遥感、测绘、同位素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其研究方向正向数字考古、动植物考古、地质考古、环境考古、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

  前人“筑山”,今人“移山”。刘斌说:“良渚遗址的考古与保护,凝结了几代考古人和文保人的汗水和心血。”

  为了保护好良渚遗址,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一直都在行动。199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良渚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浙江省批准设立杭州市良渚遗址管理区。2002年6月,杭州市人大制订的《杭州市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2013年以来,余杭区还实行了“城市发展反哺遗产保护机制”,将良渚遗址区外城市开发所得的部分财政收入用于遗址的保护等工作。

  求索历史,敬畏历史,我们方能更好前行。

  丘陵起伏,水道纵横,芳草萋萋,绿树成荫,这是一处紧邻城市而无喧嚣的净土。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有限开放一月有余,在这里,人们可以遥望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光。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