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高质量水上运动,从一千多年前的锦标赛就开始啦(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人类高质量水上运动,从一千多年前的锦标赛就开始啦(2)

2021-08-26 02:07作者:采集侠

  古代的游泳高手还有不少,其中包括一些潜泳能手。汉武帝一次在河边听到水上有歌声,原来是一群老人和年轻人手持乐器在水上表演节目。汉武帝命令他们下水取水底洞穴的宝物,一个人受命潜到数百丈深的水底捞取出了一个硕大的明珠。由于生产需要,古代沿海居民很多都有这样高超的潜泳技术,宋人苏东坡在《日喻》中认为,南方人之所以会游泳潜水,是因为“日与水居也”,长期生活在水边,“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北方人也有善于游泳的,《唐国史补》有记载,龙门人擅长游泳。龙门,古称吕梁,在山西、陕西交界处,是黄河由此南下的咽喉,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形成急瀑暴流。在我国古代游泳活动中,“游龙门”数得上极为惊险壮观,且历史悠久,《庄子》就记录了一位战国时期的吕梁人,游泳技术堪称逆天。

  按照书中的记载,孔子在吕梁游历时,看到有一座巨大的瀑布,连鱼鳖也不敢在此停留。忽然,孔子看到一个人往瀑布里游,他以为此人是想不开要自杀,连忙让弟子顺着水流去救他。结果这人游了百步之后安然无恙上岸了,并且还披散着头发,大声地唱着歌。此外,《晏子春秋》中也记载了一个名叫古治子的人,此人能逆流游5里,顺流游50里。

  元代人文天祥也是一位游泳高手。不过,和上述几位单纯寻求刺激的高手比,文天祥游泳突出一个“文”字。每到暑天,他都约上“象棋九段高手”周子善,来到溪中游泳,并“于水面以意以枰,行弈决胜负,愈久愈乐,忘日早暮”。只见他们在水中沉浮出没,翻转回旋,用水面作棋盘,全凭意象,下起了盲棋。两人在水中战个天昏地暗,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三千多人参加的龙舟竞渡,阵仗也太大了吧

  赛艇运动虽然起源于近代英国,但它和我们古代的龙舟竞渡也有一定的渊源。竞渡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宫词》形象地描写了唐代宫廷赛龙舟的情景:“竞渡船头掉彩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唐代赛龙舟的规模很大,诗人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一诗这样写道:“雷奔电逝三千儿……三十六龙衔浪飞。”三千多人分驾三十六条龙舟,平均每条龙舟上将近一百人,随着震天的鼓声和欢呼声,像雷电一般飞逝,速度之快,好像在衔浪飞行。这种场面是何等壮观啊!

  由于赛龙舟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加上这本身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竞技运动,所以经常会发生一些事故。有一年杭州西湖上举行龙舟竞渡,忽然北风狂起,龙舟随着汹涌的浪漂到了湖的南岸。还有的龙舟在江中试水时出了事,三艘船平白无故地沉入江底。尽管如此,古人依然乐此不疲。

  宋代的“水戏”十分精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宋代的龙舟竞渡是“水戏”运动的首位,之所以如此兴盛主要还是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政府每年都会举办龙舟比赛,并且王公贵族会与寻常百姓一同观赏,比赛结束后,还会有相应的奖励,当时的比赛场地“几于无置足之地”,可见当时的盛况。

  金明池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东京汴梁城(今开封),最初是为了训练水军而建,后来逐渐成为进行水上运动表演的场地。金明池占地极广,池中可行驶大船,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生动描绘了金明池中赛龙舟、水秋千等场景。画中以一艘大型龙舟为中心,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舟,每艘约有十人并排划桨,船头一人举着旗帜,船中几人则奋力划桨,向前方标杆冲去。“临水殿”是金明池中的看台,皇帝在这里和群臣举行宴会,欣赏龙舟竞赛。岸上的百姓争相观看,摩肩接踵,划船的浪花飞溅到岸边的人们身上,也丝毫扑灭不了市民观看竞渡的热情。

  现代体育有各种锦标赛,其实“锦标”一词就是从竞渡这一运动项目中来的。龙舟竞渡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古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但这一古老的活动在唐代以前仅为划船活动,并无“夺标”这一环节。到了唐代赛龙舟成了一项独具特色而又极为隆重的竞赛活动,其目的在于争夺第一名。为了裁定名次,人们在水面的终点插上一根长竿,竿上缠上五颜六色的锦布,鲜艳夺目,称之“锦标”,也叫“彩标”。竞渡船只以首先夺取锦标者为胜,故这一竞赛又称为“夺标”,“标”成了冠军的代名词。宋代以后,夺标成为竞渡的法定规则,一直沿用到明清两代。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