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体现长篇小说创作迈向“高峰”的努力(2)
李敬泽: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范围为2015年至2018年间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的作品。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长篇小说应以其汉语译本参评;多卷本作品应以全书参评。
记者: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是如何产生的,担任评委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李敬泽:本届评奖的评奖委员会同过去两届一样由62人组成,其中32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协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各推荐一名符合条件的人选,由中国作协书记处审核聘请,另外30位则是由中国作协书记处直接聘请,所有评委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
记者:茅盾文学奖实行票决制,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票决规则也就是评奖委员会如何投票产生获奖作品?
李敬泽:票决规则比较复杂,现在实行的票决规则是在过去两届茅盾文学奖62人的大评委制基础上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规则,为了保证评奖的严肃性,每一轮投票、计票都是在国家公证机构监督下进行的。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界和社会各界对文学评奖的关注不断增强,规范评奖、树立良好评奖风气成为普遍期待。本届评奖采取了哪些举措来确保评奖的公平公正?
李敬泽: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对于确保评奖的公平公正,保证评奖的风清气正高度重视,一方面在评奖条例和评奖细则中对评奖纪律——从评委回避要求到评奖工作中的具体纪律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与此同时,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也专门成立了纪律监察组,全程对评奖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评奖工作程序合规、风清气正。在评奖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钱小芊讲话,对评委会提出了严肃的纪律要求,希望本届评奖既要有好的结果,也要有好的过程。现在看来,本届评奖过程中评委们都是怀着对中国文学事业的责任感,秉持公心,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风气是好的。
(本报记者 饶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