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年轻人爱上古籍修复(2)_中国教育导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 > 正文

在这里,年轻人爱上古籍修复(2)

2021-04-20 05:22作者:采集侠

  一届又一届学生,就是在类似的展示、展演、比赛中,得到学校推荐或被相关单位选中,从而入行工作。“不少同学还未毕业就有去处,就业率近100%。”武赟昊介绍,“同学中就业和深造的比例对半开。深造方式包括全日制的专转本、成人教育的专升本,以及自学考试的专接本等。”王燕说,其中“5+2专转本”在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已打通了上升渠道,职校毕业生可升入高等院校的对口专业继续攻读。

  从事非遗相关的工作,是否需要再深造?不少师生都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即便是古籍修复这样的技术性工作,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积淀,才能更好地理解所从事的工作。如今,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5+2专转本”,已有5所对口的省内高校;同时,莫愁中专有申报“3+4”中职与应用本科衔接教育的资质,古籍与书画修复等专业的对接工作已排上日程,学生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

  2012届学生王康毕业后进入金陵刻经处工作,已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2013届学生李瑶瑶如今在南京博物院从事纸质文献修复工作……“职业学校培养的非遗专业人才,起步年龄较小、培养时间较长,和高校、企业、院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互为补充。”朱国美介绍,近20年以来,该校已培养了700余名非遗专业人才,其中超过半数仍活跃在这一行业,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成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力量。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