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0年六大考古新发现公布 最早海岸贝丘遗址等入选(2)
——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唐代烽燧。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始筑年代为唐代,在唐代被称为沙堆烽,同时也是一处游弈所的治所,属于焉耆镇东境军事防线——“楼兰路”上的一处基层军事管理机构。其清理的灰堆中出土遗物种类丰富,其中包含大量珍贵的纸文书、木牍。这批木牍、纸文书是近年新疆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文书内容丰富,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为中国国内首次考古发现。其中军事文书数量最多,内容详细记录了与孔雀河沿线烽燧有关的军镇、守捉、烽铺馆驿等各级军事设施名称,文书显示出各级军事机构正常运行,并通过“符帖牒状”“计会交牌”等方式传递军情和政令,并对该地实施着有效戍守管理。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实证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统治,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为了解大唐西域军镇镇防体系、唐代军事制度、边塞军事生活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敦煌吐鲁番学、文献版本学、书法艺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也将有极大促进作用。
——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该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地下部分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墓门、墓圹、二层台、殉牲坑、三层台、砾石层、四层台、墓室组成。墓道及甬道随葬有大量的绿松石、金箔、镶嵌绿松石的金象、彩绘人形木牌、金包木等,主墓室内随葬有金、银、铁、漆木、皮革、玉石、海螺等器物,并在祭台上的漆盘内发现未炭化的葡萄籽若干。其中出土银印章一枚,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根据印章可知,墓主人是阿柴王(吐谷浑王),而且自称为吐蕃外甥,与敦煌文献记载相合,是吐蕃时期吐谷浑与吐蕃政治联姻的重要物证。
通过科学发掘,确认2018血渭一号墓为热水墓群结构最完整、墓室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地上墓园建筑、棺床以及主墓室东西两壁用涂红彩的斗拱装饰,这些元素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特征;墓葬出土的木构建筑模型,与道教相关的五色石、大量中原的丝织物,充分证明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原文化强大的辐射力及影响力。另外,该墓地出土的马具、铜甲、铁甲、漆甲等,与相关文献记载相吻合,对研究该地区的手工业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组织形态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7个入围项目及1个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代表获颁荣誉证书。 孙自法 摄
同期公布的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7个入围项目包括: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周口市淮阳时庄遗址、甘肃宁县石家及遇村两周聚落遗址、西藏札达县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市土山二号汉墓、内蒙古武川县坝顶北魏祭天遗址、浙江台州市黄岩沙埠北宋中晚期窑址。
此外,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埃及卡尔纳克孟图神庙遗址项目,获选为中国2020年国外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等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发布2020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7个入围项目和1个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中国考古新发现”始创于2002年,是中国最新考古信息的交流平台、重大考古发现的展示舞台和考古新进展的学术讲台,旨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新世纪中国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完)